「從那些禽鳥的鳴唱中,那裏的人們都能夠以智慧來選擇修行法門的真偽。以努力精進的態度來力行實踐正確的修行方法,得到正確的修行方法而歡欣鼓舞,沒有煩惱,身心愉快,一切行為都與正確的修行方法十分吻合,也常常處在禪定之中,心意絲毫不散亂。捨棄一切錯誤的見解,而力行正法。」


「從那些禽鳥的鳴唱裏,那裏的人們都能夠正確認識真理,走向正道,斷除惡的念頭,產生正當的念頭,說出的語言都是善與真實,身、口、意的行為都符合佛的教導,以正當的收入來維持生命,不斷地向真理及善的方向去努力,憶念正道,不使思想及行為有所錯誤,沒有煩惱,常入禪定。」


「那些禽鳥的鳴唱聲中傳出種種微妙的道理,使那個世界的人們聽了,都會自然而然地發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念。」


「舍利弗啊,這些禽鳥是都不是因罪業果報而投生的。為什麼呢?因為極樂世界裏根本上就沒有畜生、餓鬼及地獄的這三惡道,甚至連三惡道的名稱都沒有聽說過。這些禽鳥都是依阿彌陀如來的願力變化而成,用歌聲來感化教育那裏的人們的。(佛說阿彌陀經)」


「那極樂世界中所有眾生的容貌和身體特徵都十分微妙,超越世間所有眾生,是稀有難逢的。他們都是同一類別的眾生,沒有任何差別。但為了適應世人的習俗,才會有天神或人眾的概念以便能夠區分。」


釋迦牟尼如來告訴阿難:「比如世上的乞丐,如果讓他們與人間帝王們站在一起,從他們的面貌氣質來看,都是不同的,怎麼可能屬同類人呢?如果人間帝王與轉輪王站在一起,那麼帝王就顯得很鄙陋渺小了,就如同乞丐與帝王相比一樣。轉輪聖王的威武相貌雖在人類之中是第一位的,但與忉利天天主(玉皇大帝)相比,則又顯得醜陋卑劣了。假如讓帝釋天與欲界最高天的他化自在天的天王相比,其間的差別就有千倍之大了,根本就沒有辦法相比較。那他化自在天的天王如果與極樂世界中的菩薩、聲聞弟子相比,其容貌、氣質更是相差了萬億倍。這些菩薩、聲聞弟子所居住的宮殿、所穿的衣服、所吃的飲食,都像欲界之頂的第六天王他化自在天王一樣。而他們的威德、階位,以及神通變化卻是一切天神和眾生所不能相比的,二者之間相差了百千萬億甚至不可數計的倍數。阿難,你應該明白,那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樣的功德莊嚴,真是不可思議的。」


「極樂世界的所有眾生,不管已經出生的,還是正在出生的,或者是以後出生的,他們的容貌端莊威嚴,福德無量,智慧明瞭,神通自在。各種用品,一應俱全。宮殿、衣物、香花、幡蓋等,都隨心所欲出現。如果想吃東西時,那七寶合成的缽具便會自然出現在眼前,百味飲食裝滿缽中。雖然有這麼多的美味佳餚,但卻沒有人真正地去吃它們。只是看看它們的顏色,聞聞它們的香味,這些印象進入各人的意念之中便是飽餐了。這些以意念吃進的食物,不僅能使身體強壯,不會產生大小便這樣的汙穢,而且還能使身心柔軟,不會有其他的味道。吃完之後,缽具、食物自然消失,到下次用餐時便又自然會出現。」


「還有許多寶物做成的精美的衣服、帽子、腰帶、瓔珞,耀耀生輝,色彩斑斕,極樂世界中的眾生全都擁有這些東西,而且依照他們的意念,全都自然地穿在了身上。」


「極樂人民所居住的房舍與宅院,它們的形狀同色彩都非常相稱,調配巧妙,並且也同居住的人的大小色貌相稱。房舍上面寶網覆蓋,寶鈴懸掛,裝飾著各種美妙珍奇的寶物,使房屋的光彩明豔照人,壯麗奪目極盡莊嚴華麗。樓臺欄杆,堂宇房閣,寬窄方圓,或大或小,或建在空中,或建在平地,全都清靜安穩,建造微妙,使人看了歡欣鼓舞,快樂無極。人們想要什麼樣的房屋,便會隨著這一意念出現什麼樣的房屋。」


「在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每到吃飯的時候,自然德風便會徐徐吹起,那羅網及眾寶樹,發出微妙悅耳的聲音,這聲音不斷地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以及成佛的修行方法,那音聲散發出萬種溫雅的德香。聞到這種香氣,風塵勞苦、不良習性自然消失,不再生起。那風輕撫身上,溫柔舒適,就好像比丘進入滅盡禪定狀態中的感覺一樣。微風吹拂下的七寶樹林,鮮花飄飄灑灑,紛紛落下聚在一起,那花發出種種的色光,籠罩在整個佛土。各種各樣的鮮花,根據不同的顏色分類組合,色澤協調而不雜亂。柔軟光潔,就像棉花一樣,腳踩在上面,淹沒腳面有四指之深,腳走開以後,鮮花又重新回復為原來的樣子,完好無損。吃飯的時間過去以後,這些鮮花便會自然消失。大地重新一片清靜,天上重又飄下新的花雨。隨著時令的變化,這種現象循環往復,與前面所說的情景沒有什麼差異,在一天之中要重複六次。」


「數不清的寶蓮花佈滿了整個極樂世界,每一朵蓮花都有百千億片花葉,都發出輕柔明亮的光明,幻化出數不清的顏色,青色的蓮花發出青色的光,白色的蓮花發出白色光,其他玄、黃、朱、紫等色的花也都發出各自相應的光明,色彩斑斕,炫麗悅目。還有無數珍稀寶物,百千摩尼寶珠與這些寶蓮花相互輝映,那光明亮麗更甚於日月。蓮花的大小,或是半由旬,或是一、二、三、四由旬,或是百千由旬,大小不等。每朵花中,放射出三十六百千億種光;每一種光中,又示現出三十六百千億位佛,佛身呈紫色金身,相貌端莊,更是無與倫比。每一位佛,又放射出百千光明,廣為十方世界演說微妙佛法。這樣眾多的佛,每位都是通過演說微妙佛法,每一位佛都使無量眾生都安立在成佛路上。」


「阿難,那阿彌陀佛的國土之中,沒有昏暗、火光、日月、星辰以及晝夜等現象,也沒有歲月、劫數這些時間的概念,更沒有對家庭的執著。無論什麼地方,既沒有標誌名稱,也沒有取捨分別的行為,惟一感受的就是清淨之心所帶來的最無上的快樂。若有善男信女,無論過去往生極樂淨土的,還是現在要往生極樂淨土的,全都安處在正確的修行方式,這是正定之聚,註定要證得無上正等正覺,成就佛位。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是處在邪正聚或不定聚之中,那麼必定不明白正確的修行方式以及積功累德的作用。」


「宇宙中不只是我在讚歎稱頌阿彌陀佛那不可思議的功德,在我們娑婆世界東方的阿?鞞如來、須彌相如來、大須彌如來、妙音如來等,南方的日月燈如來、名聞光如來、大焰肩如來、須彌燈如來、無量精進如來,西方的無量壽如來、無量相如來、無量幢如來、大光如來、大明如來、寶相如來、淨光如來等,北方的焰肩如來、最勝音如來、難沮如來、日生如來、網明如來,下方的師子如來、名聞如來、名光如來、達摩如來、法幢如來、持法如來等;上方的梵音如來、宿王如來、香上如來、香光如來、大焰肩如來、雜色寶華嚴身如來、娑羅樹王如來、寶華德如來、見一切義如來、如須彌山如來等等十方多得像恒河沙一般數不清的如來都在各自的世界裏,以自己的舌頭覆蓋各自的佛國中的三千大千世界,向當地的一切眾生介紹極樂世界和阿彌陀如來種種的不可思議的功德,勸慰大家要發願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為什麼呢?因他們都想讓其他世界中的一切眾生聞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發清淨心,憶念受持,皈依供養,乃至能發一清靜信仰,把所作的一切功德都一心一意回向到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能隨其意願得到往生,並繼續修行,在成佛路上再也不會退轉,最終成就佛道。」


第五章


「十方世界的一切諸天人民,凡是誠心發願要往生極樂世界的,大致可分為三種人。上等的往生者是捨棄家庭,拋棄世俗的一切欲望,出家作為佛弟子,發願成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廣集一切功德,一心一意想要往生到極樂世界,這類眾生在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西方極樂世界的聖眾即時出現在他們的面前,彈指一揮間,即跟隨阿彌陀佛一行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在那七寶蓮花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所以,阿難,眾生若想在今世見到阿彌陀佛的話,應發願成就佛道這一無上菩提之心,並一心一意真心實意憶念那西方極樂世界,盡可能地積累更多的善根,並將這些功德回向到要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這樣,就能見到阿彌陀佛,往生到那極樂世界,並從此在成佛路上再也不會退轉,直至最後成佛。」


「中等的往生者是:不能舍離家庭出家做沙門大修功德的人。應當發願要成就佛道,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盡力修行及做功德;奉持齋戒;建造佛塔、佛像;供養出家僧眾;在佛殿懸掛彩幡,燃燒燈燭、散花燒香;並把這些功德回向誓願往生極樂世界。這等人臨終之時,阿彌陀佛的與真身無二無別的化身在極樂世界諸多眾人圍繞下出現在這等人面前,接引他們順利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類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之後,雖然在功德智慧方面比上等往生者略低一籌,但在成佛路上再也不會退轉了。」


「第三類下輩者是怎麼樣的呢?有些眾生不能夠作各種功德,但也發願要上求佛道,一心專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對阿彌陀佛始終保持歡喜、信仰、愛樂,毫不疑惑,以至誠之心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等人臨終之時,便能夠夢見阿彌陀佛,得以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這輩人的功德、智慧又不如中等的往生者。」


「如果有眾生安住在菩薩道,以清淨之心至心嚮往阿彌陀佛,修行念佛、念法、念僧(謂菩薩、羅漢、聖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這十念,發願要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聽聞了深奧的佛法,深信不疑,領悟至深,乃至於獲得一念的清靜心,誦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那麼,在他臨終的時候,如同在夢中一樣,見到阿彌陀佛,並將他接引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中,從此以後,在成佛路上再也不會退轉,直至最終成佛。」


「阿難,如有一定善根的眾生聽到這部經,指對於經中的義理,能夠瞭解而謹記於心,念念不忘,並且實踐於日常生活中,讀誦書寫並供養這部經典,日日夜夜都不間斷,只求能夠順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願要成就佛道,對佛制定的戒律堅固護持,絲毫不犯,饒益一切眾生,將自己所得的一切功德善根,全部毫無保留地佈施給眾生,讓他們得到安樂,教化眾生憶念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那麼,當這個人臨終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其容貌將會像阿彌陀佛一樣,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好,真金色身。種種莊嚴,迅速聞聽相應佛法,在成佛路上永不退轉。」


「阿難,如果眾生想要往生極樂世界,雖然在禪定的修行方面沒有取得大的進展,但他始終遵守佛制定的清規戒律,盡心竭力廣作善事,不傷害一切眾生,不偷盜他人財物、不亂搞男女關係,不說假話欺騙別人,不飲酒,不說他人的長短優劣,不汙言穢語辱罵眾生,不說那些華而不實的話語討別人的歡心,對世間的萬事萬物不起貪念,對自己所謂不利的一切人和事都不會有嗔恨心,也沒有癡心妄想。再加上晝夜思維那清靜莊嚴殊勝無比的極樂世界和慈悲無限的阿彌陀佛那種種功德,種種莊嚴,發自內心的頂禮歸依供養阿彌陀佛,這人在臨終的時候就不會驚恐害怕,心裏清楚明白而不是迷迷糊糊,即得以順利往生到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如果有的人俗事纏身而不能出家修行,也無沒有閒暇時間去大修齋戒來使身心達到清淨無憂的境界,那麼,他在有空閒的時候,可以端正身心,斷絕一切世俗的欲念幹擾和煩惱,以慈悲之心勇猛精進修行;不生憤怒、憎恨、嫉妒之心;不貪婪慳吝;對所進行的修行不懷疑、不後悔;對父母孝順;對國家忠誠;對親友信義;對佛語和因果深信不疑;對這些佛法信受奉行,不得損減虧失。思索脫離生死苦海的種種方法,晝夜常想要往生極樂世界,如此十日十夜,乃至於一日一夜都能夠不間斷者,命終之後都得以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這些人到了極樂世界之後,都行菩薩道,在成佛路上都不會再退轉,都獲得黃金般色身以及佛的三十二種大人相,而且都能成佛。至於想在哪個世界成佛,都是根據他們的心願來決定。隨其修行精進程度的不同,那麼成佛的時間也就有所不同。但只要精進努力修行,就一定能得到佛果,達成各自的宿願。」


「所以,阿難,由於這個法門能帶給眾生這麼多的實際利益,使得宇宙中十方所有世界中的諸佛都異口同聲地稱讚阿彌陀佛所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阿難!十方世界的諸位菩薩,為了想瞻仰禮拜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每一位都以香、花、幢、幡、寶蓋,前往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住處,恭敬地供養,聆聽、接受他所講授的經法,宣佈道化,稱讚佛國淨土的功德莊嚴。」


釋迦牟尼如來接著便一首頌來總結前面的開示:


東方諸佛?,數如恒河沙;


恒沙菩薩眾,往禮無量壽。


南西北四維,上下亦複然;


鹹以尊重心,奉諸珍妙供。


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


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


聞佛聖德名,安隱得大利;


種種供養中,勤修無懈倦。


觀彼殊勝?,微妙難思議;


功德普莊嚴,諸佛國難比。


因發無上心,願速成菩提;


應時無量尊,微笑現金容。


光明從口出,遍照十方國;


回光還繞佛,三匝從頂入。


菩薩見此光,即證不退位;


時會一切眾,互慶生歡喜。


佛語梵雷震,八音暢妙聲;


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


志求嚴淨土,授記當作佛;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


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


知土如影像,恒發弘誓心。


究竟菩薩道,具諸功德本;


修勝菩提行,受記當作佛。


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


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


聞法樂受行,得至清淨處;


必於無量尊,受記成等覺。


無邊殊勝?,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轉。


菩薩興至願,願已國無異;


普念度一切,各發菩提心。


舍彼輪回身,俱令登彼岸;


奉事萬億佛,飛化遍諸?。


恭敬歡喜去,還到安養國。


第六章


釋迦牟尼如來接著告訴阿難:「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們,由於仰承著阿彌陀佛的神威之力,在一頓飯的時間裏,就能夠來往於十方世界的無邊淨土之中去供養諸佛,他們供養佛所用的花、香、幢、幡等供品,都會隨著他們的意願,出現在他們的手中。那些供品之珍奇、美妙、奇特的程度都是稀有難逢的,在娑婆世界是看不到的。他們供養的花瓣,飄揚在空中聚成一朵鮮花,這些鮮花的花心都向下張開,頂部渾圓,聚成一個大花蓋,那花蓋放射出百千種光芒,那光芒匯聚著百千種色彩,每種色彩又各散發出奇異不同的香氣,那香氣彌漫著整個世界。那小的花蓋有十由旬大,大的花蓋則是它的一倍或數倍,乃至大得可以覆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這些花隨著落下來的先後順序依次隱沒,如果不重新灑下新的花瓣,那麼前面所灑下的花瓣是不會落下的,飄飄灑灑,懸浮在虛空之中。菩薩們在虛空中伴隨著來自虛空的美妙音樂,歌頌佛的無量功德。供養完畢之後只需片刻的時間,菩薩們便又返回到了極樂世界之中,全部聚積在七寶講堂,聆聽阿彌陀佛的講經說法。菩薩們聽聞了他的開示之後,莫不歡欣鼓舞,心開意解,得道真諦。每當這時,一陣陣香風便會微微地吹拂七寶聖樹,發出五種柔美和諧的音樂,無數神奇美妙的鮮花隨風而舞,供養於佛。這樣的情景,總是循環沒有間斷地進行著。一切的諸天人眾,全都捧著百千種鮮花和妙香,演奏出萬種伎樂,供養阿彌陀佛及佛國中的菩薩們。眾人前後往來,熙熙攘攘,充滿了歡欣、快樂之感。這些都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施予眾生的緣故,也是因為這些天人在過去世中曾供養過佛所積累功德善根的延續,這些善根從未缺減過的緣故,善於攝取的緣故,善於成就的緣故。是聖眾善於修習、善於攝取、善於成就的緣故。」


「在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中的所有菩薩都能徹底洞察、全面聞聽到來自四面八方過去現在的一切事情。對於諸天人民以至於飛蠅爬蟲之類心中所想和善業惡業,口中想說之事,以及何時能夠得以解脫苦海,何時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等事情,他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還有,在阿彌陀佛世界中的那些聲聞弟子身上發出的光芒,能照到一由旬遠。而菩薩們的光芒,則可照亮百由旬遠的地方。其中有兩位是最為至尊的,他們的威嚴神光能夠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難問道:「那兩位菩薩的名號叫什麼呢?」


釋迦牟尼如來回答說:「一位名叫觀世音菩薩,另一位名叫大勢至菩薩。這兩位菩薩曾經在娑婆世界中修習菩薩行,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便伴隨在阿彌陀佛的左右。如果他們想到其他十方世界供養諸佛的話,都會隨心而至的。現在他們就居住在我們所居住的娑婆世界之中,救度這裏的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善男信女們一旦有危急、困難、恐怖之事,只要一心頂禮歸依觀世音菩薩,沒有不立刻便得到解脫的。」


「再有,阿難,在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中,不管是現在的、還是未來的一切菩薩,他們都在這一生中成就佛位。還有一些菩薩發下宏大誓願,自願重入生死苦海,為救度眾生脫離生死苦海而鞠躬盡瘁。這些菩薩們時時刻刻以自己的誓願為鎧甲,在各個世界中演說佛法,以智慧和功德來莊嚴自己。他們雖然也出生在五濁惡世,示現跟那裏的眾生一模一樣,但他們直到成佛,也不會墮入三惡道去受苦。不管他們生到哪個世界,對自己的過去知道得一清二楚。阿彌陀佛欲度脫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都能夠往生到極樂世界,使他們都能夠得到究竟的快樂,那些行菩薩道的眾生都能夠順利成佛,他們成佛以後,在輾轉到十方世界傳授佛法,救度苦海眾生都能夠順利往生到極樂世界。如此輾轉,不可複計,十方世界中的聲聞弟子、菩薩聖眾以及其他眾生都往生到了極樂世界,得到了究竟的快樂。已經和即將成佛的不可勝數。那極樂世界雖然接納了無量無邊的不可勝數的十方眾生,但也不會增多,為什麼呢?好比大海,為水中之王,長江大河,涓涓溪流都流入了大海,那大海也不見增減。八方上下佛國無數,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長久廣大,明好快樂,最為殊勝,這些都是那阿彌陀佛過去世行菩薩道時的志願和功德所致。那阿彌陀佛的恩德廣布十方佛國世界,無窮無極,深大無量,是任何語言和形容都無法表達於萬一的。」


「極樂世界中的所有菩薩,他們的禪定、智慧、神通、威德,無不具足圓滿。連諸佛所演說的深奧玄秘的一切法門,也都研究領悟得透徹深入,沒有一處不明瞭通達的。他們以這些深奧玄妙的佛法來規範調伏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身心柔軟,深入真正智慧,對外道的教法再也不會用心,都依照諸佛的教導。在修習念、擇去、精進、喜、猗、定和舍這七覺支方面不遺餘力。修行五眼,照真達俗,使肉眼簡擇;天眼通達十方,無論遠近;法眼清靜;慧眼見真如;佛眼具足,對一切之法性通達覺了,辯才總持,得大自在,瞭解世間一切眾生的根性與好惡,而且因人而宜、隨其機宜,廣說佛法。所說之法,至誠真實,深入佛法精髓,度化眾生,演說正法,無假有之相,無造作之為,無煩惱之縛,無涅槃之念,沒有種種分別,遠離種種顛倒。對一切所用之物從不攝取;遊歷十方諸佛世界,從不產生喜愛或厭煩的感覺。無所希求,甚至連這個念頭也不曾有過。也沒有你我的分別,更無親疏恩怨的計較。為什麼呢?是因為這些菩薩對於一切眾生,皆懷有大慈大悲為一切眾生謀利益之心,舍離了一切執著,成就了無量的功德,以圓融無礙的智慧通達徹悟諸法本如,徹底明瞭世出世間的因果、事理,以種種音聲方便弘法利生,對世間一切言語都不染著於心,以追求一切正法為究竟的快樂,了知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皆是虛妄。畢竟無所有,了不可得,平等空寂。生身的苦報與煩惱兩種余習都已斷盡,於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圓滿的一乘教法,從而達到涅盤彼岸。決斷一切疑惑的束縛,證無所得。以方便權巧的智慧增長了知教化一切眾生的方法,從本性中流露出的智慧和神通都能夠安住。他們所證得的一乘佛果,也是從他們自性中自然顯現,決不是從外面求得領悟到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