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世界的菩薩們智慧宏大深廣,就像那寬廣甚深的大海;功德高廣,好比須彌山;從他們身上散射出的威神之光,遠遠超過了太陽和月亮。他們的內心世界純潔得猶如雪山;菩薩們忍受侮辱、屈辱的精神,好比承載萬物的大地。對世間中的一切都平等心對待,心中清靜好比那潔淨的水,對心田中一切塵垢都洗刷得幹乾淨淨,一塵難染。他們度化眾生的熱情如火,燒盡一切煩惱,對萬事萬物從不執著,猶清風一般,沒有任何障礙。宣講佛法的音聲,如同清雷霹靂,喚醒那些還沉迷於苦海的眾生,這些菩薩傳授的佛法猶如甘露,滋潤眾生的心田;菩薩們的平等慈悲之心,就像那虛空般廣大無邊;菩薩們好比那潔淨的蓮花出汙泥而不染;胸懷猶如尼拘樹般寬廣,護庇著廣大眾生;智慧銳利猶如金剛杵,能夠斬斷一切邪知邪見,降服煩惱等惡魔;信念堅定猶如鐵圍山一樣堅固,一切邪魔外道都不能動搖;心智方廣正直,善於順遂機宜,做各種決斷;研究佛法,不知厭煩,求法不知疲倦,守戒嚴謹猶如琉璃,表裏如一,光明磊落;菩薩們所說之法,大家無不心悅誠服;他們到處傳播佛法,建立道場,以智慧之光,沖破愚癡帶來的黑暗。那些大菩薩諄淨溫和,寂定明察,為大導師,調伏自身和他人的各種欲望,引導廣大眾生捨棄一切愛欲執著,徹底清除導致沉淪苦海的貪、瞋、癡這三大毒根。他們遊戲神通,以願力因緣出生廣大善根,摧伏一切魔眾,尊重供養侍奉一切諸佛,為世間之明燈,最勝之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人天供養。他們威光顯赫,神采奕奕,法喜充滿,雄健勇猛,無所畏懼,音容相貌十分莊嚴,具足無量的功德和無礙的雄辯才能,無與倫比。極樂世界的各位菩薩們常常得到諸佛共同的稱讚。他們通曉一切菩薩智慧,常常安住在不生不滅諸三摩地境界,巡遊一切道場,遠離聲聞、緣覺二乘的境界。阿難!我剛才所講的只是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中的廣大菩薩的真實功德略說一二,如果要面面俱到,即使說上百千萬個時劫也難以說完啊!」


第七章


釋迦牟尼如來又告知彌勒菩薩及在座的天人道:「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中的聲聞弟子及菩薩們的功德智慧無量,說不可盡,那國土的奇妙、安樂、清淨也同樣妙不可言,他們勤力善念,盡力供養十方諸佛,觀經行道,喜樂久習,才猛智慧,信心堅定不退,意念終不鬆懈。外相遲緩,內心駛急。心容虛空,包羅萬象。奉行中道,內外一致,表裏如一,自然嚴整,檢斂端直,身心潔淨,沒有貪愛。他們的志向誓願從不改變,他們所追求的佛法,平和中正,永遠不會誤入歧路;他們對佛經中約令總是兢兢業業不折不扣的執行,好比工匠手中的墨線,依線施工,不敢稍有怠慢。心中所想,全為佛法,沒有其他任何雜念私欲,心中空曠沒有任何憂慮。隨緣行事,安住在無為境界之中。淡泊明志,沒有任何欲望。所作所得,皆是善事,以大慈大悲之心哀湣一切眾生。所作所為都符合禮義。包羅萬相事理,攝受一切眾生,出離生死苦海,永得解脫。保守自性的清淨,所立志願至高無上,淨化身心,保持禪定,得到究竟的安樂。一旦開悟,明心見性,清淨本性中,自自然然流露出無量無邊的事相。這些聲聞、菩薩之心好像神奇的摩尼寶珠一樣,將自然之光和色相互滲入,往復變化,超過十方。他們的自然之心,使國中自然生出七寶,空中自然湧出萬物,光明、精妙、明淨齊顯並現,諸善眾好無與倫比。這都是極樂世界會眾和清淨心所生出的,他們的智慧沒有上下之分,對萬事萬物洞察的深廣程度可謂無邊無際。你們應當各自精進勤修,努力自求自身的功德,斷除生死,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之中。到了那時,你們自然會完全捨棄了娑婆世界的六道輪回,惡道之門自然關閉。那極樂世界是最勝之道,簡單易行。那極樂世界的往生者都不逆不違,為本性所牽隨,志向如虛空,勤修成佛道,可以得到長生不老,壽命和快樂都沒有極限。為什麼非要貪著這娑婆世界中世俗所謂的利益,煩惱無盡,為世間無常所折磨呢?」


「這娑婆世界中的人們都去爭本也無關的事和物,在此痛苦不堪的五濁惡世之中,他們辛勤勞作,苦心經營,以求自給。尊貴的、卑賤的、貧窮的、富裕的、年少的、年長的、男的、女的,處心積慮,甘願被自己的貪欲之心驅使,沒有田地的想得到田地,沒有房屋的想得到房屋,沒有家眷財物的想得到家眷財物。不管是沒有得到的,還是已經得到的,都在憂愁苦惱。得到了一件,還想再要兩件,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又擔心失去,擔心遇到水災、火災、盜賊等等。又害怕冤家的仇殺,債主的催逼。憂懼之中,慳吝之心隨之增長,越來越頑固,難以棄舍。等到他們死去的時候,所有的財物都不會跟隨他們而去,窮人與富人完全是沒有區別的,個中憂苦,萬端無盡。」


「這娑婆世界中的人民,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夫妻之間、親屬之間,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不應當互相憎恨,嫉妒;應當互相幫助、救濟,不要貪婪吝惜任何財物;互相之間的言談應當和顏悅色,互尊互敬,不要相互衝撞鬥狠;如果產生爭吵,心裏就會憤恨不已,如果這憤恨愈演愈烈,最終必然結成深仇大恨。世間之事,如果總是冤冤相報,更會沒完沒了,導致雙方都受到傷害。即便有時報應沒有立刻顯現出來,還以為自己占了便宜,豈不知因果昭彰,絲毫不爽,一旦報應現前,後悔也來不及了。」


「人類沉迷在情愛貪欲之中,孤獨而來,孤獨而死,獨去獨來,苦樂自受,無人能夠代替。善惡果報,如影隨形。每個人在世上所作所為各不相同,要想再見,遙遙無期。何不趁身體強健,努力行善,難道等到有心無力之時再哀嚎麼?」


「這世間的人分不清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因而常常憑藉著各自的見解,去做各種招致吉凶禍福之事。這些人身心愚昧,神志昏暗,聽從接受那些外道邪說,這樣的顛倒見解相續不絕,成為生死輪回的源動力,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無常為根本。由於不能夠對佛法產生信仰,心無遠慮,被各種欲望所驅使,而一心只追求眼前的世俗快樂,沉迷於瞋恚憤怒,貪戀於財物和各類喜愛的有形之物而永無休止。真是替他們悲哀憐惜啊!」


「這世間之人,其先輩愚癡,不知佛法、不懂道德,不對他的後輩進行教導,世世代代惡業相襲,以致造成生生世世作惡受報的結果,這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這些人對生死輪回於六道,善惡報應如影隨形這宇宙真理規律都不相信,還以為因果報應是不存在的。他們也常常看到或者聽說有人生老病死,或者兒子死亡父母痛哭,或者父母死亡子女痛哭,兄弟夫婦,其悲傷程度也有過之而無不及,一生一死,相互眷戀,被恩愛憂傷之結牢牢捆縛,沒有解開的時候,想念之前的恩恩愛愛,親善友誼,其實都是情欲在支配,不能深思熟慮瞭解世事真相而專心精勤地修行佛法,人生苦短,眨眼間第二世都再一次地開始,等到年壽將盡的時候,則會感到無可奈何,空自哀歎!」


「這世間之人對佛所開示的種種離苦得樂的方法不能夠正確理解,迷惑的人很多很多,真正明白世事真相得到究竟解脫的人卻鳳毛麟角。這些人時時刻刻都在算計如何損害他人,惡氣昭彰,妄生事端,違背天地之德,作惡多端,他們的既定陽壽就會被剝脫墮落輾轉於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中,永無出期。」


「你們應當深思熟慮,遠離各種惡業,選擇善事,勤奮苦修。富貴榮華不可能長久,緣份一盡便會棄人而去,實在是沒有快樂可言。你們應當勤奮精進,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們的智慧才會明達,功德才會殊勝。千萬不要隨心所欲。虧負於經教戒行,落在人後啊!


彌勒菩薩說:「佛的教導非常深刻,非常善妙。我等承蒙佛的慈悲大恩才得以脫離生死苦海。佛作為三界法王,超過一切諸天聖人而為至尊。佛所說之法,光明徹照,洞達無極。佛是一切天人之師,今生能夠遇到佛駐世教化,又親耳聽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都感到莫大的歡喜,我們的心也因此得到開明。」


釋迦牟尼如來告訴彌勒菩薩:「對佛恭敬的人,是大善之人。他應當稱念佛的名號,觀想佛的十大無上德行:無上士(世間最尊貴者)、正遍知(能正確遍知一切事物)、明行足(三明【天眼明、宿命明和漏盡明】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和漏盡通】都已圓滿具足並且到達無上境界)、善逝(雖入涅槃卻從不舍棄眾生)、世間解(瞭解世間一切事理)、調禦丈夫(能善巧調禦眾生的根性,化導他們)、天人師(教化天神與人之導師)、應供(德行圓滿,受人天供養)、佛陀(智慧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世尊(天上人間一切有情所共同尊重者),斷除狐疑猜忌,拔除各種愛欲,杜絕各種惡意惡念的源頭,就算他奔走於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世間穢土之中,也能無所障礙。也能夠向眾生指引佛法正道,度化還未度化的有情眾生。你們應當知道,十方世界的眾生,從無量劫以來就輾轉往返於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這六道之中,憂苦不絕,被生、老、病、死所帶來的痛苦時時刻刻折磨纏繞,這身體惡臭其中而不潔淨,實在是沒有什麼可稱得上快樂的。你們應當自己果敢決斷,洗除心中的污垢,言談舉止符合忠、孝、仁、義,心口如一。自度之後,再轉相拯濟苦海眾生。至心發願,積累功德善本,雖然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勤奮精進地修行,但往生卻是彈指一揮間的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享受那無窮無極的快樂,徹底清除生死痛苦的根本惡因,再沒有苦惱憂愁的糾纏;能夠使壽命長達千萬劫,自在神通,一切所行隨心所欲。因而你們應當精進修行,一如既往地努力實現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願望。不要懷疑,不要反悔,以免自己錯過時機,造成罪業,以至往生時卻到了那西方極樂世界的邊地之國,在懷疑佛智的眾生聚集的七寶城中,在五百年的時間內都見不到佛、法、僧三寶,聽不見諸經佛法,承受諸多的不幸過患。」


彌勒菩薩聽到這裏,說道:「如今聽了佛明確的教誨,我等眾人一定會專心修行,精進學習,按佛的教導誠心奉行,不敢有半點疑惑。」


佛告訴彌勒菩薩說:「你們能在這個五濁惡世之中,端正自己的心意,不做種種惡業,堪稱為『大德』。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十方諸佛世界之中,善多惡少,容易接受開導教化。惟有這個五惡充滿的娑婆世界,是苦最多的。我現在這個世界做佛,教化眾生,欲使他們捨棄『五惡』、『五痛』、『五燒』,降服他們的癡迷之心,讓他們持守五善,獲得福德。這『五』分別是指什麼呢?」


「第一,這世界的眾生,一心專做種種惡事,以強淩弱,更強者又欺淩強者,這樣輾轉相欺,殘害殺傷,弱肉強食,不知行善,以後必定受到各種懲罰,遭受相應果報。因而就有貧窮、乞丐,有的無兒無女或無父少母,有聾子、瞎子、啞巴、癡呆,有的愚癡,有的殘廢,有的癲狂,這全都是因為前世不信佛,不行善,不積德所受到的應有懲罰。但這世界中也有人尊貴,有人富饒,有人賢明,有人受眾人尊敬,有人智勇雙全,有人福慧雙具,這也是由於他們前世慈悲孝順,修善積德的結果。現實世界有這種可以見到的醜惡行為,因而在壽終之後,便會在冥界轉生投胎,重獲色身,根據其作惡的輕重,改變原來的形象,在六道中輪回,沉淪在更低的層次當中,因而便有地獄、禽獸、飛蠅、爬蟲之類。好比世間的法律一樣,對於不同的罪業便會有不同的判罰,有的關在牢獄之中飽受極刑的痛苦。神識隨著業力的運轉不斷奔赴於地獄、餓鬼和畜生三惡道中,不管他的壽命短長,總是如影隨形,交相報償,業報未盡,終不會分離。」


「這些業力使他輾轉往返於惡道之中,經過眾多漫長的時劫,也很難得到解脫,苦不堪言。因果定律是宇宙運行的最基本的法則,即使在短時間內不能見到這種報應,但這報應總有相聚的時候。」


「第二,這世間的眾生不遵守法律和制度,奢侈淫樂,驕橫放縱,放情縱欲。居於上層的眾生不能賢明,在位卻不能正己之身,誣陷冤枉他人,陷害忠良,口是心非,投機取巧,虛偽且詭計多端。那些身處高位的人,卑賤的人,以及其他各類人等,都是爾虞我詐,嗔恚愚癡,總想損人利已,占更多的便宜。為著利、害、勝、負,互相算計,結下怨恨,轉而化為仇,直至最終家破人亡。絲毫不顧忌前後報應。那些富有的人,慳吝貪惜,不肯施與他人。愛欲堅固,貪心深重,勞身苦心,就這樣一直到死,而所有的財物又不會隨他而去。但善惡禍福這相應業力,卻追隨著他的生生世世,這業力使他在三善道中享樂,或使他陷入三惡道中煎熬。再有,有的人見人行善,不但不學習,還要憎惡誹謗別人。常懷盜心,總是算計別人的財物供自己享用,享用完了再次去盜取。這當然逃不出業力的牽引,最終會將這人引入惡道之中,使他承受三途惡道的無量苦惱,輾轉其中,苦不堪言,難有出期。」


「第三,這娑婆世界的眾生,由於相互之間的業因來到這個世界又能夠活得多久呢?那些不良之人,心術不正,常懷邪惡之心,常沉迷於淫欲放縱,煩滿胸中,淫邪放蕩邪惡的行為流露於外表,其所作所為不但導致家產耗損,而且這些事情還不合法度,違犯法律,必遭惡報。應當追求、奮鬥的事,他們卻不願去做。再有,有的熱衷於交朋結友參加各種聚會,發動戰爭,互相攻擊,殺戮侵掠,以武力脅迫強奪他人之物,將搶奪來的財物拿回去取悅妻室兒女,不知疲倦地尋歡作樂,被世人憎恨厭惡,最終也得到災患而深深苦惱。這類惡人,雖當下是人而已步入惡鬼行列,神明將會記著他們的惡行,一旦因緣際會,就會墮入三惡道中,受到那無邊無盡的苦痛的折磨,輾轉於三惡道之中,痛苦不堪言說,了無出期。」


「第四,這娑婆世界的眾生不思行善,卻好撥弄是非,言辭粗鄙、說假話、大話,阿諛奉承,憎恨嫉妒善人的才德,敗壞賢明之人的名聲;不孝順父母,不尊重師長;對朋友不講信義,難得誠實;妄自尊大,以為自己是得道高人。橫行霸道,仗勢欺人,想使大眾對自己產生敬畏;不知羞慚,難可降服教化。驕橫傲慢,只因前世所修的福德的營護,才未馬上受難;今生今世作惡多端,前世修來的福德終究會被消耗殆盡。在他壽終之時,所作的各種惡業擁著他的神識去到冥界,他的惡名和作的惡業,都記錄在神明那裏,這些惡業和罪過牽引著他,使他不能脫身,只好隨著前往,進入到獄火湯鑊之中,身心被摧毀,支離破碎,精神和肉體都遭受到無極痛苦。到了這個時候,他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第五,這娑婆世界的眾生不知努力,總是鬆懈懶散,不肯行善,也不肯修治身心,從事正當的職業。兒女對父母師長的教誨置若罔聞,愛理不理。二者好像是冤家對頭一般,這樣的兒女有不如無。忘恩負義,對父母的恩德不知回報。有的人放縱自己,遊樂散漫,沉迷於酒色,魯莽無知,專橫跋扈,胡作非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仁義禮貌,也不聽從他人的勸告。有的人對父母兄妹、親戚眷屬的生活困難絲毫也不關心,不思報效父母的養育之恩,不顧及朋友和老師之間的情義,言談舉止,沒有一點善意可言,不相信諸佛的經言法教,不相信生死因果,善惡有報。妄想害惑聖人,離間僧眾,蒙昧愚癡,反認為自己很聰明。不知生從何處來,死後又往何處去,不知仁愛和順,妄想長生。對慈悲之人的教誨卻不肯相信,苦口婆心地給他以勸勉,但他卻無動於衷。這些人心意閉塞,對善意良言不能夠領悟。在他們壽命將要終結之時,才感到後悔、害怕。不預先修善,到這時才後悔,又有什麼用呢?」


「天地之間,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六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自己的善惡行為自己承當相應的果報,任何人也無法代替。善人行善事,今生快樂,來生也快樂。今世樂善好施,來生得入富貴人家;今世勤修福慧,來世得入賢達人家。惡人行惡事,今世使人痛苦,來世痛苦還將繼續;今世癡愚,來世還得入癡愚人家。這其中的道理,只有佛才能知道。佛將這個道理講說給人們,開導他們,但卻只有很少的人相信這個道理,並依照佛的說教去修行。所以生死輪回,永無休止,墮入三惡道之中的人絡繹不絕。像這樣的人有很多很多,難以具盡,所以才有三惡道無量苦惱,讓他們輾轉其中,生生世世,歷經無數劫而不得出來,難以解脫,痛苦不堪言說。」


「像這樣的五惡、五痛、五燒,好比大火焚燒人身。如果有人能在大火之中,一心制意,端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言行一致,所作所為都是發自內心的,,且廣做各種善事,不做惡事,那麼他就可以得到解脫,獲得行善的福德,得以在無生無滅的涅槃境界中長生。這就是五大善。」


佛告訴彌勒:「我給你們講述的這五惡、五痛、五燒是輾轉相生的。如果有人敢於觸犯它,那麼他必然要經歷地獄、畜生、餓鬼這三惡道中飽受煎熬。或者其人在今世被病痛折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讓大家都能見到他的這種惡行果報。或者其人在壽終之後墮入三惡道中,憂愁痛苦,酷刑荼毒,自相炙烤;與他在生之時的冤家債主共處一地,互相傷害殘殺,從細微起,成大困劇。這惡報的緣由都是因為貪財斂物,又不肯佈施,只求自身得到快樂和滿足自身的欲望,不顧及行為的對錯與否。由癡迷貪婪之心所迫使,與人爭奪利益,使自己得到重重的回報。所謂的富貴榮華,只是一時的快樂,不能忍受屈辱,不能行善,不能積德。威風權勢不可能長久,磨滅殆盡之時,天道昭然,自會根據其人的所作所為而墮入惡道之中。從古至今有許多這樣的例子,真令人痛心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