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同伴


 


芝加哥大學神經生物學家佩姬·梅森帶領研究小組找來6只雌鼠和24只雄鼠,著手一系列實驗。


 


研究人員讓老鼠一起生活,以便它們彼此熟悉。一項重復實驗中,研究人員把老鼠成對放入籠中,一只可自由活動,另一只關入一段透明的管子中。要讓管子中的老鼠“獲釋”,自由老鼠需推開管子上一道小門。研究人員放上巧克力做誘惑物,觀察自由老鼠的反應。結果發現,自由老鼠會顯現焦慮,直至管子中的老鼠“獲釋”。30只老鼠中,23只選擇先推開小門。


 


實驗中,即使解救同伴後不能與對方一起玩耍,自由老鼠依然會選擇解救對方;而當在管子中換成玩具後,老鼠就失去了解救意願。


 


雌性友善


 


實驗中,自由老鼠可以先吃掉巧克力,再解救被關同伴;但是,它們通常先把巧克力從容器中拖出,不吃,轉而搭救同伴,然後一起享用巧克力。


 


梅森在由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寫道:“這一過程如同它們在招待同伴……它們至少告訴我們,讓同伴獲得自由與吃巧克力一樣重要。這是一項驚人發現。”


 


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雌鼠比雄鼠友善。實驗中,6只雌鼠全部選擇先解救同伴;24只雄鼠中,17只作出同樣選擇。雄鼠解救同伴時可能表現拖拉,雌鼠不會。


 


為鼠正名


 


研究人員說,他們沒有訓練老鼠如何推開小門。實驗顯示,自由老鼠分享了搭救同伴的辦法。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傑夫·莫吉利沒有參與研究,認為研究結論雖然出乎意料,卻具有說服力。“這是親社會行為的明顯表現,”他說。研究人員開玩笑說,今後不應再用“髒老鼠”形容那些自私、卑鄙、狡猾或愛說謊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