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的生活非常奢侈,他的衣著和飲食特別考究華麗。他每天吃掉了一萬文錢,卻還說:「不知些什麼東西才好!」
  他的兒子何邵不但繼承了父親的作風,而且變本加厲。三餐都一定要吃遍各地的山珍海味,每天限制要花掉兩萬文錢。他的子孫多半以驕傲奢侈,欺淩他人。永嘉末年,何氏整個家族完全滅亡。(譯自《晉書》何曾傳)
  (評)大禹飲食淡薄,他的德行不但比美聖人,而且享年一百歲之久。紂王建造酒池肉林,而卻不得好死。釋迦牟尼佛告誡比丘弟子:「接受各種飲食,應當感覺好像服藥一般,對於味道的好壞,保持平靜心而不要產生貪戀和排斥,因為修行人假藉飲食來維持體力和消除饑渴!」
  墨子說:「聖人制定飲食,足以增健身體,充實力氣,使人耳聰目明,不極力考究味道的調配和充滿芬芳!」
  所以,古代的禪師也寫了一首詩說:「飲食於人日月長,精粗隨分塞饑瘡,才過三寸成何物?不用將心細校量。」像何曾那樣愚昧無知,造了許多口業,戕害自身,又禍及子孫,是多麼悲哀啊!
  蘇東坡有一首詩說:「秋來霜露滿東園,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
  大智度論也記載:「貪著美味,死後會受許多苦,以熔化的銅液灌入口中,啖食燒紅的鐵丸……墮落不清淨的昆蟲類。從前有一位沙彌很愛吃酥酪,死後出生在殘餘的酪屑中做蟲。」以山珍美味自豪的人,死後實在相當恐怖啊!(《歷史感應統紀》第二卷第二十頁)

轉自學佛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