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楞嚴經》是要滅的,首先是有人反對,將來慢慢的越說越多了,他們這些說法占了上峰,都說是假的誰還念哪,所以必然會滅的。這不能抬杠,不要擔心,自然的。佛早就說在前頭了,現在的趨勢也證明瞭。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還有一部經最後留下來的,就是我們講的《無量壽經》。

我曾經懷疑過,因為《無量壽經》很深呀!這樣的經到了末法的時候,眾生只有十歲的平均壽命了。我們是減劫,壽命是在減。現在我們的壽命在增長,這是個特殊的現象。我自己這麼猜,可能是個中興的瑞相,所以人的平均壽命增長了。按減劫說,每過百年人壽減一歲,最近看來人的平均壽命在增長,也正好跟西藏的傳說,密宗的傳說:佛法要中興於世界。這兩個有不謀而合的地方,現在估且我們先這麼看,這是一種中興的瑞相,所以大家能夠長壽這是很重要的。在我年輕的時候,象我這樣快八十歲的人還能這麼講,沒有了!六十歲的人都是別人攙著,兩個人架著,已經成老太爺了。現在六十還當是小夥子,過去可就都當老太爺了,這說明壽命長了,這是一個好的現象。這個中興之相不是永久的,到佛經滅的時候,人的平均壽命只有十歲。我們將來的劫是刀兵劫。就是人和人之間不能見面,見面都是互相要殺。都是互相懷疑,我不殺掉你,你就會殺掉我,所以見面我先動手,先下手為強。每個人都是先下手為強,所以殺光,自相殘殺,殺光,所以是刀兵劫。到那個時候,最後是人類消滅。只有極少數人可以過去,等待換下麵的劫了。


那麼這個時候還能念《無量壽經》啊!《佛滅盡經》裏頭說的很好,佛說人類在這個時候,也就是「法運」到了這個時候就好象那個燈,油燈要滅的時候,臘燭要滅的時候忽然間特別亮。所以,人死的時候也是這樣,夕陽無限好,也是回光反照,特別好看,人快要死的時候,突然間神志清楚,會說很多很多話,然後他就咽氣了,也是回光反照。這時有念佛經的,也是整個「法運」的回光反照。最後這一百年,人類的聰明智慧,能接受《無量壽經》,就象臘燭它快要滅了反而比平常更亮一樣,因此他能接受了。那麼能接受就會還有很多人能得度。再往後,能念阿彌陀佛就是阿闍梨、金剛阿闍梨了。再過後就沒人會念了,空中現幾個字,你還能念還能得度。最後都沒有了,那就「法」沒有了,「法」滅盡了!

「佛以慈憫,獨留此經,止住百歲,」佛以慈悲憐憫大家,什麼經都完了,而獨留《大乘無量壽經》在人間存在一百年。時間也是不很長的,只有最後這一百年。

「遇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遇到這個經的人,隨你的意思,你所願的事情都可以滿願。

「是故我今至心頂禮」是指我們修《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的人,因為這個經最後由它存在,所以我現在以至誠的心來頂禮這個經,而最後什麼經都沒有,就只靠這部經了,這個經是「廣大、圓滿、簡易、直接、方便、究竟,是第一希有難逢的法寶」。正因為如此,所以我要來頂禮這部經,最後還要來度眾生。

「廣大」這個經的內容廣大,普度一切。內容廣大,上至極深的「華嚴十玄」以及娑婆世界的「人、天乘」,眾生如何造種種惡,從「人天乘」一直到圓教的「華嚴」,無所不包。救度的眾生十分廣大,許多大菩薩不聽聞此法都退了。

「圓滿」,有這個經不再需要別的了,所以這一部經就夠了。有的經給你很大啟發,但是你在整個修持上不見得用得上。比如《金剛經》和《阿彌陀經》,都家喻戶曉,但是很多人知道了《金剛經》,也能夠理解,也可以隨文作觀,也可以隨著文字般苦來練習著觀照般苦,有的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眾生就辦不到的了。我們所能做的,只是能懂「如夢幻泡影」的理,所以把事能看淡一點,這個可以做得到。這個「無住生心」,那只有到地前菩薩才能做得到的。登地的菩薩。登地以前的三賢位,只能在無住的時候,就是只能無住,不能生心。在生心的時候,只能生心,不能無住。而無住還能生心,生心還無住,這只有登地的菩薩才做得到。所以你知道了這個經,知道了這個殊勝,但是對於眾生來說,由這部經所得到的法益,不太容易能夠跟生活打成一片。不能一切一切隨時隨地都能用得上,只能用得上其中很淺的一部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看得如夢如幻,當然這個對於很多人就夠了。有的人這一關他都沒有破,他對一切有為法還津津有味呢。但是你把這個破了,還不怎麼樣,因為你只看到了「如幻泡影」,頂多也就是不做惡,做點善,還是不出這「六道」。你怎麼才能出六道呢?一般都是豎出,要斷見思惑那很難的,因為「方便」不夠。所以又要有「方便」,又要有理論,又要有實際……這種種的圓滿,只有《無量壽經》做得到,它圓滿哪!

而這麼一個圓滿的大法,它又是這麼的「簡易」。這個《無量壽經》它不很長,一本就完。而且你念時,只要念六個字棗南無阿彌陀佛,再簡單沒有了,小孩都能念「南無阿彌陀佛」,而且直接了當,你念的是什麼?就是你的自心!你念佛就是詩中所說的「此身已在涵圓殿」,這就是「直捷」。你就是本尊。禪宗、密宗都在裏頭了!「廣大、直捷」,這個始覺是合本覺的,是直接的呀!珠子放光還照珠子本身,多麼直接。首先燈就照到外頭去了,向外頭尋找,自己是什麼反倒都還沒有照著,外頭很亮,遠處很亮,這就不一樣了嗎。


《淨修捷要報恩談》


自增加: 


問:九千年之後佛法在世間滅盡,《無量壽經》還在世間多留一百年,一百年之後《無量壽經》也沒有了,還有一句阿彌陀佛在,由此可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那個時期的人依這一句佛號都能往生。請問在那時科學發展到了不可想像的地步,人心與行為也全離聖賢意,為何那時人只依一句阿彌陀佛能往生?



答: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要知道《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這兩部經實際上是一部經,它在諸經滅盡的時候還留在世間一百年,這也是《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也滅了,還有一句阿彌陀佛能夠住一百年,幫助那時候的眾生往生淨土。這一類的眾生不是普通人,他們都是過去生中久修善根之人。像《無量壽經》裏講到,「我以慈悲哀湣,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就是指這個《無量壽經》,「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種「隨意所願」,這是隨著那個眾生自己的喜好,如果他心量小的,只希望得到人天福報,那麼依《無量壽經》修行他也能夠滿願。如果他心量大,他要出離三界六道,往生西方淨土,依《無量壽經》修行,他也能夠「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種人太難得,經上講,「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太難得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遇,遇到了這部《無量壽經》,知道有淨土法門而能夠信樂受持,他依教奉行,老老實實的去修,這種人「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再沒有比這種人更難得的了。就像《金剛經》裏所講的,這種人叫做第一稀有。



這種人是什麼人?經上講這種人,「若有眾生得聞佛聲,……踴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他聽到《無量壽經》,聽到這一句阿彌陀佛的佛號,他能夠起感動,「衣毛為起」就是整個人感動得寒毛直豎起來了,甚至會流眼淚哭泣。這些人我們也見到不少,念佛的時候真誠懇切的心流露出來,自己感動得都流眼淚。這種人是什麼人﹖過去曾作佛道,他是在佛道上修行的人,不是一般的在聲聞緣覺菩薩道修行的人,更不是人天道,而是佛道上修行的人,所以他不是凡人。這種人是什麼人﹖前生漏網之人,前一生本來是可以往生的,但是臨終的時候放不下,對這個世界還有貪戀。不管你貪什麼,五欲六塵這些享受你要是放不下,這就障礙你往生;家親眷屬,這個家裏的財寶放不下,障礙你往生;你甚至講經說法,放不下,來生還想來做一個法師的,這個也是障礙你往生。所以這些人前生沒有往生,到後來又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句佛號他的那個善根發現出來所以這種人知道機會難得,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這種機緣這生又遇到淨土了,緊緊抓住不放,念佛求願往生。這種人哪怕是佛法已經滅盡,但是他自己知道,自己懂得認真的念這句佛號,求往生也能夠如願。



所以我們瞭解這種情況,知道我們這一生也是幸運得不得了。這一生遇到我們師父上人,把淨土法門講得這麼清楚;遇到夏蓮老會集這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把這個淨土第一經會集得這麼完美;又有我們黃念祖老居士作的《大經解》,作得這麼精彩絕論;我們師父上人十次宣講《無量壽經》,把這部經講得這麼透徹。這一生要是不往生,那真的是太可惜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等以後,這一生抓住這個機緣一定念佛求生淨土,這一生我們就完事了。多生多劫我們都被漏網了,這一生一定不可以再漏掉了。如果這一生這麼殊勝的因緣還不能往生,要等到佛法滅盡的時候這個機會就太細太微了。所以我們瞭解這個事實真相,要把握好這個機緣。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