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牌換了

    1995年秋天,北京動物園終於開始更換掛了許多年的動物介紹標牌了。這不僅僅是以金屬牌代替舊磁牌子,而且表明人們對待動物的觀念在改變。


    以往,我們動物園裡的介紹標牌經常是惡劣的誤導。在許多動物的標牌上寫著的文字,好像人天然地有權利吃、用野生動物。比如在那些教育了幾代人的牌子上寫著這樣的字句:“水鹿……肉可食,皮可以制革,鹿茸亦可入藥,但不如梅花鹿珍貴”;“鴕鳥……肉和卵是美味的食品,皮可制革,鴕毛可以……”


    這樣的解說詞使人想到的首先不是欣賞和親近這些大自然的造物,而是怎樣利用或食用它們。 


    我們中國人有哪種動物不吃呢?據報載,幾年前,北京動物園的一對國家一級保護珍禽雉雞,就被一名臨時飼養員盜走煮著吃了。而兩年前,沈陽動物園裡的一只小東北虎意被人野蠻地殺死,企圖賣為藥品,能說這樣的解說沒有效果嗎?

    
動物生來就是為人所用的——如此思想方式使得中國人看到動物首先想到怎樣役使它、利用它。即使在動物園裡,動物的這種命運也沒有被小心地隱藏起來。

    
一個秋日,在北京動物園的梅花鹿苑前,我看到一頭梅花鹿在小苑子裡痛苦地來回走著,頭上流著血。它的美麗的嫩角沒有了,就在當天被割掉了。在兩個禿禿的角的根部,鮮紅的血流出來,染紅了頭頂兩端。小鹿顫栗地晃著頭,無聲地訴說著一切。
 


    我注意到,幾乎所有應該有角的梅花鹿和水鹿都是沒有角的,只有被割斷的短短的幾厘米“痕跡”而已。我遇到一位動物園的師傅,請教他為什麼這樣對待鹿們。他說,一是怕鹿之間爭斗會受傷,二是怕鹿角會傷到游人。這兩條理由看起來並不充分。動物園應該加強管理,而不是以傷害動物的辦法來“保護”動物。動物園裡的麋鹿馬鹿等也會爭斗,可是沒人割它們的角,也許因為它們的角沒有那麼高的“價值”?

    
據我觀察,游人如果遵守動物園的規定,根本不可能受傷。恐怕隱藏在這些理由後面的還是利用動物的動機。

    
今天,人類越來越遠離自然,遠離動物,局促在水泥世界中的人們只能在動物園裡看到真的動物,然而即使在這裡,他們所看到的也不再是完全真實的和活生生的動物了。那些籠中的生命正在失去它們的本性。它們中的一些甚至要忍受人類強加於它們的改造。也許終有一天,我們的後代會適應這些沒有了美麗枝型角的梅花鹿和水鹿,他們的想象力再也達不到那裡。這對人類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中國的動物怕人


    黑熊住在熊園的一個角落裡,好像關禁閉一樣被關在幾十平米的水泥牆內。那裡沒有一棵樹、一棵草,也沒有任何遮陽的地方。中午時分,毒熱的太陽光直射下來,不難想象水泥地面有多熱,黑熊根本無處可躲。 


    兩只黑熊難受地沿著牆半躺著,張著嘴呼吸,令人不忍卒睹。動物園為什麼不能從動物的角度想想,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使動物過得舒服一點呢?要知道動物已經被迫離開了適合它生活的原生地。

    
總有人問我,為什麼中國的動物那麼怕人?我的回答也總是:你應該看一看中國人怎樣對待動物。平常中國小孩看到一只小鳥,一只小貓甚或一只小松鼠,第一念頭就是抓住它;而成人利用動物的情況就更可怕了。


    所以,我們的廣場上不會有成群的不怕人的鴿子,草地上也絕不會有可愛的小松鼠向人們討吃的。在我們的生活哲學裡,沒有“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樣的信條。

    
其實,世界上的動物原本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是人對待動物的態度。據報載,在中蘇邊境的界河烏蘇裡江裡,魚群總是沿前蘇聯一側游弋,因為耐不住中國漁民的滅絕式濫捕,所以魚群的生物習性都改變了;而在六七十年代,也曾有過這樣的情形:
 


    大批的黑熊、灰狼在冬季結冰時節逃離世代生存的棲息地——東北山林,到西伯利亞去。可以想象什麼樣的殘酷獵捕和利用使得動物們如此倉皇逃遁。

    
在動物園的象房裡,情況也是令人壓抑,四頭大象都處在寸步難行的狀態,每頭大象都用一條大鐵鏈子把一條腿牢牢拴在鐵柱子上,而鐵鏈子只有一米多長。大象想轉個身子尚且困難,遑論其他。象房裡不見陽光,潮濕,充滿臊味。在熱帶地區生長的大象,在北方幾乎有大半年不得不生活在象房裡,如果讓它常年在僅可容身的水泥牆裡度日,什麼樣好脾氣的大象能夠不發瘋呢。

    
這所象房是早年蓋的監養式房子,對大象來說,窄憋、暗無天日。這樣的象房早已不符合現代人對待動物的道德觀念。我們愛護動物,不僅僅是因為人類的恻隱心,而是為了尊重生命。人不能因為自己更有智慧和能力就可以無視動物的生存權利。這已經慢慢成為人們的共識。
 


    當然,我可以理解,動物園的經費也許不很多,並且在某些方面也盡了努力。只是,有限的經費能不能盡量用在動物身上呢?

    
近幾年,動物園擴建了許多工程,比如西游記宮、兒童游樂園、各式快餐廳之類,大部分動物的居所卻沒有多少改善。如果能把那些建游樂園的錢用在象房或其他動物身上,動物的處境不知要好多少。      


    出北門時,看到北京市園林局正在動物園內大興土木,蓋一棟辦公大樓,我感到特別不安。不久,將有大批的人到動物園來辦公,而動物的生存環境更將沒有多少改善的余地了。不是沒看見牌子,而是心靈很久以來就不喜歡到動物園去,怕看到動物可憐的樣子。 


    在動物園裡,來來往往的人群圍著動物看,總有人向著動物大聲怪叫,動物多半無地勸於衷,我卻不能無動於衷,因為在這些喝叫聲中聽不出友善。那些人的眼睛根本看不到“禁止恫嚇動物”的牌子,也許是心靈達不到。

    
在虎山,老虎在睡覺,兩個游人一邊喊一邊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找石塊,說要“打它一下,讓老虎起來”。果然他們找到一塊拳頭大的石塊。我不能不說話了:你們干什麼?沒看到牌子嗎?那兩人很不樂意地丟了石頭——“打它一下有什麼了不起”?一些人習慣了這樣對待動物!
 


    後來,我了解到,其實還有甚者。南京市玄武湖動物園,竟有將一只東北虎的尖齒鋸掉,然後供游人騎著它照相的殘忍之事!

    
近年,北京動物園的管理者也意識到即使在現有條件下,有些溫和的食草動物等也應該盡量放養。於是先把綠孔雀在園中放養,以為綠孔雀可以自由自在的走動了,可是,沒想到游人中有人硬是生生地去拔綠孔雀的羽毛。

    
放養是件好事,但是怎麼放養確實不是簡單的事情,不是放在園子裡就行了,而是要使動物和人之間有一定的安全距離。要知道,把溫和的綠孔雀或者別的什麼動物,隨意放在未經教育的中國游人中肯定是危險的事情。這由隨處可見的野味餐廳和買賣孔雀羽毛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只要動物園外有大量的野味饕餮者和買賣動物制品者,動物園裡的動物就有可能受到傷害。

    
許多動物和人非常親近,也非常信任人類,但是這有時卻成為它們遭受滅頂之災的原因。在北京動物園,不止一次發生故意給動物喂食塑料袋、軟鐵皮等傷害物品的事件。往往在解剖動物屍體時,才發現內髒裡的這些東西。動物是有好奇心的,它們有時並不能分辨一個東西是否可吃,只要喂給它,多半它會吃掉。比如對麋來說,一種含化學鹽的膠卷包裝紙是美味食品,但是你絕對不能給它吃,那是有毒的。因為動物沒有分辨力而欺騙動物,應該說其罪過之惡劣,不亞於欺騙沒有分辨力的兒童。

                                      
地球是動物與人共有的家園


    動物園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如果在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善待動物的道德觀念,那怎麼能指望人們能夠更好地對待動物園裡的動物甚或身邊的動物呢?探究起來,許多事情並不是人們不願做、沒有能力或沒有金錢做(因為有些事情並不要花費很多),而是根本想不到!因為以人為中心的觀念和行為方式限制了人們為動物著想。這在我們的動物園裡表現得特別明顯。


    雪豹是何等矯健、何等漂亮的動物,但是它被關在十幾平米的水泥地面的鐵柵欄裡,生命力受到極大的限制,所以我們只能看到萎靡不振的雪豹、朝鮮豹、黑豹了。耐不住游人拔毛的威脅,美麗的綠孔雀被送回十米左右的水泥地面的鐵籠子裡,只好慢慢地踱步。 


    游人圍著鐵柵欄熱情地大聲喊叫、拍紅了巴掌,希望它開屏一展妖美姿容。而孔雀還不會“媚俗”,死活不肯開屏。十米見方的鐵籠子,正中間還架一根木棒,哪裡有它展屏的空間?它又哪裡來開屏的興致?水泥地面的鐵籠子不適合動物生存,是一種對動物有害的飼養方式。沒有樹木草地,不能親近土地,這都使野生動物處於非常難受的境地。世界上的監養式動物園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這種弊害。


    不久前,英國著名的女演員、動物保護者維吉妮娅女士來北京參加“自然之友”舉辦的地球日的活動,應邀做了了有關保護野生動物的講演,其中對動物園的動物生存狀況也深表憂慮。

    
鑒於動物園管理中存在的對動物的種種不公正情況,維吉妮娅女士和她的丈夫經過艱苦努力,建立了一個監督動物的管理的組織——動物園監理會,以期對動物園的動物有所幫助。隨著觀念的改變,西方開放式或半開放式動物園越來越多。自然,我們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到西方人對待動物的觀念也是逐漸改變的,而這些觀念的和現實的改變,要歸功於本世紀以來人們對於人類與動物關系問題的反省與思考。

    1967
年,中世紀研究學者懷德發表了對人類破壞生態環境進行反思的力作《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對現代人無止境地控制和利用自然、從而破壞環境和生態進行了批判。這部轟動一時的作品引發了極大的爭論和響應,直接促進了綠色思想的產生和發展。這時,人們開始關注動物問題,其中不僅包括野生動物,也包括家養動物和動物園裡的動物。

    70
年代初期,英國的一些年輕哲學家對“人類中心論”提出質疑,並把道德關懷運用到動物身上。1972年出版的《動物、人和道德:對非人生物所受虐待的探究》,就是其中三位哲學家編輯的。三年後又有彼德·辛格的鼓舞人心的著作《動作的解放》發表。其後,大量相關的文章和著作接踵而至,討論動物與人類的平等生存權問題。這使得人們逐漸意識到,在人類以外,動物的生存也是有意義的,地球是人類與動物共同的家園。

    
這一系列著述和討論促使動物保護思想成為一種社會運動。慢慢地,動物保護運動在許多國家開始蓬勃發展起來,這一運動已經在許多國家中影響到人們對待動物的態度和做法。建立開放式或半開放式動物園,根據不同種類動物的習性盡力為動物營造接近自然狀態的環境,這只是人們關注動物的一個方面。而在一個人們通常更少注意的領域,即實驗動物方面,人們也給予了充分關注。


    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許多關於動物的仁愛思想,尤其是佛教,它把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都看做有靈魂之物,從而使人與其他大自然的造物處於平等地位。可惜,傳統文化中的這些有益資源在現代社會裡受到極大破壞,我們今天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及對動物生命的極大漠視,一部分原因正在於此。

                                                
確有太遲這回事


   “善待自然”是今天環境倫理學對人類生活的基本要求,在對待動物的方式上,它要求人們不能無緣無故地傷害、虐待動物。觀念所及,日常生活裡人們善待動物的行為也就隨處可見了。一次,電視裡介紹愛爾蘭風情,一瞥之間,都柏林馬路上的馬車就吸引了我:在夏日灼熱的陽光裡,每匹馬的頭頂上都撐著一把小小的遮陽傘。記得還看過一幅照片:馬路上,長長的車隊停在那裡,為的是等候一只受傷的小鳥慢慢地跳過馬路。這樣的事情總能讓人長久地感動,因為那是人類愛心的體現,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可惜,生活裡叫人灰心的事情還是太多。兩個多月前的一天晚上,北京一家電視台“走南闖北”節目介紹一個以殺蛇為業的人。鏡頭前,那個人得意地把幾條大蛇活活地剝皮,扔在盆子裡,蛇劇烈地扭動著,滲著血的白色蛇身可怕地顫抖著。

    
面對這種情形,記者的畫外音卻說:為了吃到美味的菜肴,就顧不得那許多了!老實說,比照起殺蛇人,記者的話更讓人吃驚。我當即打電話給這家電視台,抗議這條除了顯示人的麻木和冷酷之外沒有任何意義的節目。

    
這個節目的編輯聽了我的意見,表示理解。只是他說以往沒有想到這方面的事情。這讓我想到另一什事。某電視台報道一個在東北山裡駐守的軍人的事跡。這個人倔強、勇敢、工作拼命,在一次開車回山裡時,大卡車撞死(傷?)一只幼熊,母熊在一旁撕心裂肺地哀鳴。平常遇到這種情況,人們不敢靠近小熊,可是此人特別“勇敢”,他下了車,把小熊往車上一扔就開車回去了,他的戰友和他打趣:回去煮熊掌吃,別拉下我呀。
 


    這就是記者筆下的英雄!先不要說野生黑熊已經是國家保護的動物,吃熊掌已是違法,單是人們對動物母子所遭受的傷痛的冷漠和蔑視,就讓人心痛。

    
這是在鼓勵什麼東西呢?如果在深山裡開車的人能稍微小心一點,看到笨笨的小熊在路中間走能稍稍停一停,那有多麼好。即或不小心撞傷了小熊,如果能表現出一點憐憫心,肯定也更像個富有人性的英雄。我多麼希望在傳媒上永不再看到這種報道。

    
現在,地球上的動物已經滅絕了許多,而更多的動物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規模在滅絕,這一切都主要是由人的活動造成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類開始了艱難的反省和思考,人由關注自我走到關注人類以外的生命,並認識到人類並不天然地具有剝奪動物生命的權利,這一步雖然不大,可是走了幾千年。這是人類自我中心觀念轉變的開始,是人類道德的升華。

                             
馬丁·路德·金三十多年前的警告


   我們現在而對這個事實——明天已經在今天出現,確有‘太遲’這回事。在無數文明的白骨上刻有這樣可悲的字:‘太遲了’。如果我們不動手,肯定會被扯進時間的黑暗走廊裡,那個黑廊是為擁有權勢而無同情心、擁有大能而無道德、擁有力量而無眼光的人而設的地方。” 


小溪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