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寵物還是伴侶 


貓狗也有敏感發達的神經系統,有豐富的情感,它們的生命並不比人卑微。西方人世世代都接受這樣一種教育:狗是另一種形態的人。中國有句老話,欺負啞巴畜生的人,也將變成畜生。多年的政治運動、尤其是文革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相互傾軋的遺毒,商品社會的人情冷漠,使這句話失傳了。寵物這個名稱,本質上就充滿了予取予奪的屈辱意味,受寵失寵全憑主人的好惡。 


國際上對家養動物有了新的定義——伴侶動物,名稱背後反映的是生命尊重生命還是生命凌駕生命,伴侶動物這一稱謂使小動物從對人的依附和從屬關系中擺脫了出來。人類與動物之間在情感上互為支撐、相互需要。有時候,恰恰是這些弱小無助的生命給了失去生活信心的人們活下去的勇氣。承認動物生存權及其他權利,是人類敬畏自然、與自然平等相處的前提。 


2、人與貓狗誰更重要   


首都愛護動物協會會長秦肖娜會長說:“現在好像一提保護動物就會遭到反駁——那麼多殘疾人、失學兒童還救不過來,還提什麼救助動物?我們認為,殘疾人、失學兒童是應該救助,國家已經出台了相關法律,也建立了希望工程,有了初步的保障體系。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會等到所有的國民都脫貧之後再提保護動物。”   


上海東方廣播電台節目制作人、主持人夢曉說得好——這世界上永遠有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窮困潦倒的人。如果連小動物都沒興趣救助,你就能救助更多人嗎?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是不需要高調去宣傳的,這個觀念應該是融於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流浪動物的救助是一個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標志,更是實際的需要。很多流浪貓狗都沒有采取過防疫措施,身上攜帶各種病毒和寄生蟲的幾率遠遠高於家養動物;流浪動物的排洩物、嘔吐物可能帶有病毒,它們的屍體很容易形成病菌的傳染源,還可能污染水源,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威脅;一些流浪動物還會襲擊、傷害兒童,危及人們的安全。 


目前已知有200多種動物傳染病可以傳染給人,歷史上多次大流行的人畜共患病,就有鼠疫、狂犬病、瘋牛病、猴天花、禽流感等。減少流浪動物能維護市容、減少疾病、減少人被交叉感染的幾率。僅僅從這一意義上說,救助流浪動物,就是幫助人類自己。   


致人死地的疾病就是動物的反抗,是大自然用另一種方式對人類的警告和懲罰。歸根結底,SARS也好、禽流感也好、甚至口蹄疫、瘋牛病,這些災難都與動物福利有直接的關聯,都是人類自身造成的。許多人把這些災難歸因於動物,既不公平,又愚蠢透頂。 


非典期間,棒子隊大肆追殺貓狗,張呂萍質問道:“貓是鼠的天敵,把貓殺絕了,鼠疫大流行,人還能活?!”如果人類繼續不尊重除人以外的所有生命,最終將受到終極報應,自取滅亡。   


虐待、虐殺小動物還有損中國的國際形象。2006年3月初,高跟鞋虐貓事件發生後,重慶一家服裝外貿公司失去了原本可能得到的訂單。美國客戶回信稱:“你們中國人虐待貓狗這類小動物,然後取他們的毛皮來做衣服,我們不會跟中國企業做生意的。”   


對待生靈的態度是評判人的標准之一,善待動物的人也是善良的人。30年的研究證明:25%的罪犯在兒童期虐待過動物,一個打老婆的男子與踢狗的孩子之間有必然的聯系。 


人類不能肆意剝奪其他動物的生存權,當人的權利和流浪動物的權利發生沖突,應該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解決。 


3、能救多少? 


相對於龐大的總數,得到收養的流浪動物微乎其微。民間組織和個人對遺棄動物的救助,可以用杯水車薪、力不從心來形容。能救多少?很多人,包括筆者本人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有一個小故事能回答這個問題——退潮後,很多小魚被困在沙灘上苦苦掙扎,一個孩子不停地把它們一條一條扔回海裡,一個大人問他:“這麼多小魚你救得過來嗎?” 


孩子看著茫茫海灘,說:“我肯定來不及。”大人說:“反正你不能拯救它們全部,你的努力又有誰會在乎呢?”孩子想了想,仍然努力地把魚一條一條扔回大海,他說:“這一條在乎!這一條在乎!這一條也在乎!”  


幫助一只動物只是我們這些平凡而又忙碌的人每天許多事情中的一件,但對處於危難中的每一只動物來說,那也許就是生與死的轉折。”蘭州流浪動物救助組織發起人郝巖卜如是說。 


民間組織和個人隊城市流浪動物的救助,對整個社會的教育和喻世意義或許更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