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節錄


欲能縛世間,調伏欲解脫;斷除愛欲者,說名得涅槃。


佛告聚落主:‘若眾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愛欲為本,欲生、欲集、欲因、欲緣而生苦……。若有四愛,念無常變異者,則四憂苦生;若三、二,若一愛念無常變異者,則一憂苦生。聚落主!若都無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即說偈言:


若無世間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患;


一切憂苦消滅盡,猶如蓮華不著水。


眾生隨愛想,以愛想為住;


以不知愛故,則為死方便……


若知所愛者,不於彼生愛;


彼此無所有,他人莫能說。


愛為網、為膠、為泉、為藕根、能為眾生障、為蓋、為膠、為守衛、為覆、為閉、為塞、為闇冥、為狗腸、為亂草、為絮。從此世至他世,從他世至此世,住來流馳,無不轉時。


《別譯雜阿含.第二四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卻坐一面,而說偈言:


眾生誰所生,雲何常馳求?


於生死輪轉,何者為怖畏?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眾生從愛生,心意馳不停;


眾生處生死,苦為大怖畏!


爾時天復以偈贊言:


往昔已曾見,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而去。


《中阿含.哺利多經》節錄


多聞聖弟子雲何依離邪淫、斷邪淫?


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惟:‘邪淫者必受惡報,現世及後世,若我邪淫者,便當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惡處,生地獄中。如是邪淫者受此惡報。現世及後世,我今寧可依離邪淫、斷邪淫耶!便依離邪淫、斷邪淫。’


《長阿含.游行經》節錄


阿難白佛言:‘佛滅度後,諸女人輩未受誨者,當如之何?’


佛言:‘莫與相見。’


阿難又白:‘設相見時,當如之何?’


佛言:‘莫與共語。’


阿難又白:‘設與語者,當如之何?’


佛言:‘當自撿心。’


《增一阿含經》節錄


寧以火燒鐵錐而烙於眼,不以視色興起亂想。


是時阿難白世尊曰:‘當雲何與女人從事?然今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家家乞食,福度眾生。’佛告阿難:‘莫與相見。設與相見,莫與共語;設共語者,當專心意。’爾時世尊便說此偈:


莫與女交通,亦莫共言語;


有能遠離者,則離於八難。


夫為女人有九惡法,雲何為九?一者、女人臭穢不淨,二者、女人惡口,三者、女人無反復,四者、女人嫉妒,五者、女人悭嫉,六者、女人多喜游行,七者、女人多嗔恚,八者、女人多妄語,九者、女人所言輕舉。是諸比丘!女人有此九法弊惡之行。


女人有五力輕慢夫主,雲何為五?一者色力,二者親族之力,三者田業之力,四者兒力,五者自守力。是謂女人有此五力。比丘當知!女人依此五力已,便輕慢夫主。設復夫以一力,盡覆蔽彼女人。雲何為一力?所謂富貴力也。夫人以貴,色力不如,親族、田業、兒自守,盡不如也。皆由一力,勝爾許力也!


女人有五欲想,雲何為五?一者、生豪貴之家,二者、嫁適富貴之家,三者、使我夫主言從語用,四者、多有兒息,五者、在家獨得由己。是謂,女人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善生子經》節錄


淫邪有六變當知,何謂六?不自護身,不護妻子,不護家屬,以疑生惡,怨家得便,眾苦所圍。已有斯惡,則廢事業;未致之財不獲,既獲者消,宿儲耗盡。


《生經.分衛比丘經第二》


聞如是:一時,佛游捨衛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有一比丘,普付分衛,一一次第,入淫蕩家捨。


於時淫女,見比丘入至其家捨,歡喜踴躍,即從座起,尋而奉迎 稽首足下,請入就座,又問比丘:‘仁從何來?’比丘答曰:‘吾主分衛,故來乞討。’於時女人,即為施設肴馔眾味,盛之滿缽,而奉上之。比丘即受,自退而去。


彼時,比丘得是美食,甘美豐足,心中歡喜,不能自勝,數數往請淫蕩女捨。時女心念計,此比丘守法難及,頻為興設甘脆肥美之食,而授與之,住返不息。


學問未明,所作不辦,未伏諸根。見淫蕩女顏色妙好,淫意為動,志在放逸。著淫蕩女,口出軟柔恩情之辭,懷親附心,與語周旋,彼家日日不懈分衛。比丘睹其好色,聽聞音聲,淫意為亂,迷惑愦錯,不能自覺。而佛經曰:‘目見好色,淫意為動。’又世尊曰:‘雖睹女人,長者如母,中者如姊,少者如妹、如子、如女。當內觀身,念皆惡露無可愛者,外如畫瓶,中滿不淨,觀此四大,地水火風因緣合成,本無所有。’時彼比丘不曉空觀,但作色視,淫意則亂,為淫女人而說頌曰:


淑女年幼童漬淨,


顏貌端正殊妙好;


一一觀容無等倫,


吾意志願共和同。


時淫蕩女,見此比丘所說如是:‘吾本不知凶惡貪淫,反以清淨奉戒意待,謂之仁賢。喜犯罪舋,隨其來言,當折答之!’即時以偈而報頌曰:


當持飲食來,香華好衣服,


若干種供養,爾乃興仁俱。


於是,比丘以偈答女頌曰:


吾無有財業,觀我行舉動;


以乞討而立,所得者相與。


於是,淫女以偈頌曰:


假使卿身無財業,何為立志求難致;


如卿所作無羞慚,馳走促出離我家。


時,逐出比丘,追至祇樹門。諸比丘即來詣佛,啟白世尊,具說本末。


佛言:‘此比丘宿命曾作水鱉,淫女曾作猕猴,故亦相好。志不得果,還自侵欺;不入正教,增益惱患。於今如是,志願淫女,願不從心,逆見折辱,慚愧而去。’


佛言:‘乃住過去無數世時,大江水中,鱉所居游,其江水邊,樹木熾盛。彼叢樹間,有一猕猴,止頓彼樹。於時彼鱉,從江水出,遙見樹木,有此猕猴,而與談語,稍稍前行,欲親近之;數數住返,相見有日,日日如是,睹之不懈;則起淫意,心為迷惑,污染穢濁,不能自覺。’則時以偈而歎,頌曰:


顏貌赤黃眼而青,游叢樹間戲枝格;


吾今欲問毛滑澤,欲何志求何所存?


猕猴以偈答曰:


吾今具知鱉本末,為國王子有聰明,


今卿何故而問我,我用此言懷狐疑。


於是鱉復以偈答曰:


吾心常存志在卿,心懷恩愛思想念,


以是之故而相問,當以何法而得會。


猕猴以偈報頌曰:


鱉當知之我處樹,不應與君共合會,


假使欲得與我俱,在叢樹間相供養。


於是鱉復以偈答曰:


吾所服食以肉活,柔軟甘美勝果蓏,


不當貪求不可獲,當為汝致眾奈果。


爾時猕猴以偈報曰:


假使卿身不處樹,何為求我不可致;


如今觀我無羞慚,且自馳走不忍見。


佛告諸比丘:‘爾時猕猴,今淫蕩女人是;鱉者,分衛比丘是。彼時放逸而慕求之,不得如願,今亦如是!’佛說如是,莫不歡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萬 惡 淫 為 首 的頭像
    萬 惡 淫 為 首

    吃 素 救 地 球 , 萬 惡 淫 為 首 , 百 善 孝 為 先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