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魔王波旬來找過我,我稱他“波旬菩薩”



摘自淨空法師《淨土大經科注》第309集 2013年5月20日講於香港

中國古聖先賢他還達不到菩薩的標准,比菩薩還低一級。他裡面加什麼呢?加“義”,“情、義”。這個“情”合乎“義”,不違背“義”,這是什麼呢?這是聖賢君子。

那我們現在希望教化眾生,教化的目標在哪裡?目標就是在“情義”,不要有“情欲”。今天的世界出了麻煩,出來了什麼?是“情欲”,他沒有“義”。儒家懂得,儒家是“情義”。那麼佛法是“覺有情”,雖有“情”,“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個可以說聲聞、緣覺、菩薩,在佛法講三乘,比儒的聖賢君子要高一級,因為他覺了。覺了知道什麼?知道都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知道了,他不放在心上。為什麼不到佛的這個境界?因為他還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是“情”。我們把它分得很清楚,那麼自己現在在哪個階段就明白了,我們要往上提升,不能往下墜落。

現在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在西方建立了極樂世界,這頭等大喜事、第一等的喜訊,為什麼?我們聽到這個介紹,讀了這個經本,我們很清楚、很明白,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有往生的可能。只要你堅持三個原則:我真信,我不懷疑;我真想去,我只選擇這條道路、選擇這個目標;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聲廣無際。這是真正難信之法,信的人有福了,宗教裡面說“信的人有福了”。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信的人,一等福報。我們要把這樁事情當做第一樁大事來辦,在這個世間,我們要做出榜樣、做出影響,要做最高的榜樣跟影響,功德無量!

我們想做榜呢,這是個善願,有贊歎的、有歡喜的;也有不歡喜的,也有毀謗的,也有障礙的,我們如何來應付?應付就是完全來真的。來障礙我們撤退的人,那些都是妖魔鬼怪,心不正、行不正。一定要知道,邪不勝正,這是真理。我們的心正、行正,他對我們一點辦法都沒有,看著我們成就,無法動搖。

人在這世間會生煩惱,為什麼會生煩惱?求不得,生煩惱;怨憎會,生煩惱,不就為這些事情嘛。不求,反倒不就沒有了嘛!冤家對頭見面,我對他恭恭敬敬,不把他當作仇敵看待,他就不能障礙你了;你要跟他對立,就障礙。

有人告訴我,真的,魔王波旬來找過我,我稱他“波旬菩薩”,他就沒辦法了;我不跟他對立,我恭恭敬敬請他來護法。他的目的沒有別的,破壞佛法,障礙人學佛。我給他怎麼說?障礙那些信心不堅定的,信心堅定的不應該障礙他,讓他成就,你就有功德了。信心不清淨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的,這個可以障礙他;真正堅定不移的,你要護持他,那是極少數。所以是你也得做點好事,不能一點好事不做。我不跟他對立,所以他也就不障礙我了。我們每一天念佛、讀經,跟大家一起分享,其中也包括他在座,我們都把他看做菩薩看待、佛來看待。為什麼?他本來是佛。一切眾生毫無差別,我們用一視同仁的心懷來接引大眾,這多舒暢、多自在!我快樂,他也快樂,笑得雖然不自然,他也笑了,難得了!

……

所以佛的法,佛說得好:有正法,有像法,有末法。這就是東西傳下去,傳久了,越傳越惡,到最後真假不能辨別,法就滅了。所以這佛法不是真的,世尊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真理。那我們要問了,怎樣才能得到真的呢?不難,你用真心就得到了。佛是真心流出來的,什麼是真心?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全得到了。有嗎?有!釋迦牟尼佛用真心,得到過去一切諸佛所說之法。唐朝時候,一千三百年前出了一個惠能法師,他用真心,他得到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他的經典,你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於是我們就曉得了,它不難,用真心一點都不難,不能用妄心。

所以這個“愛”字,裡頭有個“心”,這個“心”有真、有假的。裡頭是個什麼“心”?我們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把那個“心”用不同的顏色寫,有紅的、有藍的、有綠的、有黃的,然後問你“你用什麼心學佛”這才能契入。契入聖賢境界,孔夫子給我們表法了,是個什麼樣子,“溫、良、恭、儉、讓”,肯定是這樣。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我們在經典上看到記載,確實他是“溫、良、恭、儉、讓”。我們再看這個世界上過去,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每一個族群、宗教的聖賢也像夫子一樣“溫、良、恭、儉、讓”。

那麼換一句話說,“溫、良、恭、儉、讓”是性德,進心之後它自自然然,都不是學來的。出之於自然,這個人聖賢;是學來的,在人面前、大庭廣眾,一定要做出來給人看,舞台表演的。舞台表演是假的,不是真的。那麼我們真想學,真想契入這個境界,就不能做舞台表演;舞台表演表面上像,實際不是。那是什麼呢?十法界裡面的佛菩薩,天台大師說“相似即佛”,他很像,“很像”意思就是說他不是真的。什麼才是真的?放下起心動念是真的。

功夫,古人跟現在沒兩樣,真修行的時候,現在比古人好修,現在成就決定超過古人。你看現在的社會,一眼見色,古人見不到。現在的欲愛曝露在你前面,古人隱藏啊,遮蔽不給你看啊,現在一天到晚叫你看。看了怎麼樣?不起心、不動念。這是什麼?學佛!真正到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你成佛了!你成佛了,這是“定”,真正不起心、不動念,這是“定”啊;“定”生“慧”,智慧就開了,智慧開了就明心見性,見到一切法的真相了。

所以會修,境界沒有關系,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好修,沒有障礙。障礙都是自己受引誘,沒有辦法抵不住,又起心動念,又分別執著,又胡思亂想。老祖宗說了一句話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問題與外頭不相干。什麼時候你能把境界看破?《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把它看穿了、看破,它全是虛妄、全是假的。他在迷,他沒有悟,迷的人是非常不穩定,染、淨、善、惡不穩定,一時好,一時又變了,變得很快。這個我們統統明白、了解,然後怎麼的?就見怪不怪了。怎麼變,嗯,正常的。他要不變,他不就是佛菩薩了;因為會變,所以他才六道凡夫嘛!六道凡夫哪有不變的道理。只是古時候變得慢,現在變得快了,一生之間好多個變化。

所以真正明了,現在修行比古人修行好,環境好,經得起考驗,經得起折磨,古人哪有這好環境!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都在考你。

……

為什麼回向偈要“上報四重恩”?父母恩、養育之恩我們知道,我們要報恩;老師的恩有教誨之恩,我們不能忘記,要報恩;國主的恩那是保護,讓我們有安定環境,安定的社會,成就我們的道業,要報恩;還有眾生,眾生真勇猛,時時刻刻在磨練我們。

這個一般人,這冤親債主他不知道恩德了,冤親債主來磨練看看你還會不會起心,會不會動念,會不會分別、執著,沒有這些人來磨練,你怎麼知道你心清淨、心平等,你怎麼會知道?所以,順境磨練我,善緣磨練我,看我起不起貪念,會不會動這個念頭;逆境磨練我,惡緣磨練我,看我會不會起嗔恨心,會不會有怨恨。統統是磨練,沒有一樣不是磨練。舞台表演,演忠臣孝子的演得好,我們要獎勵他了;演反面的演得好也要獎勵他,都在教化眾生,都在考驗我們自己。舞台表演是教育,這問題在哪裡?遇到接受教育的人,成功了;不接受教育的人,你就白演了,或者說你把他們都教壞了,為什麼?他不能“反求諸己”,他接受你的引誘,你把他帶壞了,這要付因果責任。

遇到真修行人,真明白人,你不管是正面的、反面的,對他都有利,他都會感恩戴德;遇到不會的人、迷惑的人、糊塗的人,沒有覺悟的人,那個麻煩可就大了。所以佛菩薩在世間要裝成一個好人,為什麼?怕人家跟你學,學壞了。這才要求“威儀有則”。“威儀有則”不是給自己的,給別人的;戒律,就是限制人、防范人為非作惡,用意在此地。凡夫初學必須在這個地方扎根。這個地方不扎根,現在花花世界他能不受誘惑嗎?不可能的。那受誘惑就全變壞了,全變壞了最後的結果是世界毀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