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01:因为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类是万物之灵,所以有人认为上天生长了这么多畜牲类,就是为了要养育人的。为什么要禁止不杀生呢? 答:既然知道天地是万物的父母,那就应当知道万物是天地的赤子。赤子之中,如果有强壮的欺负弱小的,有高贵的凌辱低贱的,做父母的一定是非常不高兴。如果吃畜牲的肉,就认为是上天以此来养育人的话,那么虎豹吃人肉,蚊虻吸人血,是不是可以说上天生人类,也是为了养育虎豹蚊虻呢?
问02:我是很想吃素,不过一遇美味当前,我就不由自主了。怎么办呢?
答:上等根器的人,只要发了无量的慈爱悲愍之心,自然就不忍心吃众生的肉。否则的话,可以作五不净想,就一定能吃素了。五不净想是:一、要想此畜牲身体很不干净:二、要想此畜生吃的东西不干净;三、要想此畜牲的住处不干净;四、要想此畜牲肚内的脏东西;五、要想此畜牲死后尸体的不干净。经常如此想的话,怎么还会不能吃素呢?
问03:你劝世人吃素虽然很好,奈何有人不听你的话又怎样?
答:父母有病,明明知道他要死,难道做儿女的人,就任他死而不去医他吗?死和医是两件事,一切教理劝人为善止恶就是尽心而已,信不信,听不听,任人自便。
问04:戒杀放生早已听说过,这是劝人为善的好事,那又有何必要吃素呢?
答:戒杀、放生和吃素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光戒杀放生,而不吃素,会减损乃至将戒杀放生功德变成有漏福报,非常可惜!古德云:“吃素一日天下无我份,债有谁知披毛戴角古今还。”怎能不吃素呢?
问05:什么叫做放生?
答: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慌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
问06:放生后自己会有什么改变?
答:放生可以增加我们的爱心。在放生过程中我们可以非常直接非常生动地体验到天地万物率皆平等,皆有灵性,看到被救的动物用他们特有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更使我们心中充满祥和顺畅之气,对保证身体健康,心灵宁静都有极大的益处,远了来说,变化气质,提高品德,在世间生活得更加自在无碍。人们常说佛心啦、菩萨心肠啦,其实就是慈悲,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爱心。一个洋溢着慈祥爱心的人,到处都会受到欢迎的。
问07:把放生的钱拿去救济赈灾,不是更加比较实际吗?
答:喜欢戒杀放生的人对于鳏寡孤独、贫穷苦难、饥寒交迫、助残助教、自然灾难当然也应发慈悲心随分随力予以救助,但饥寒困苦虽令人同情,其生命尚不至于速死,而异类畜牲若不立行救赎放生,则马上被宰杀烹烤,而断命于人口腹之中。一则境遇可怜,命犹可存,二则千钧一发,命危旦夕,孰轻孰重,显而易见。所以《大智度论》中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放生是救命的行为,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
问08:天下的畜牲种类那么多,如果人人戒杀的话,那么畜牲不停地生长,人间不就成了禽兽世界了吗? 答:蚯蚓、昆虫和蛇,一般人是不吃的,但是它们并不曾充满世界。再说古时人们不吃恐龙和凤凰,结果这两样东西绝种了。世间的禽兽之所以多,正是因为杀生的人多的缘故。冤冤相报,彼此互为畜牲,那就真成为禽兽世界了。若是人人戒杀的话,那么畜牲果报的业就会慢慢消减,而人类和诸天的数量就会增多。楚人不捕捉蛙类,而蛙类反而减少,蜀人不食螃蟹,而螃蟹却日渐减少,这些都是明证啊。况且在大自然的平衡化育下,万物自有其生态调节与繁衍制衡。尚未放生,就烦恼畜牲过多,好比农夫尚未播种便在烦恼收成过多,商人尚未赚钱,就在烦恼财富过多一样。况且畜牲又不是个个长生不老,何必如此忧虑呢?
问09:牛可以耕田,狗可以看门守夜,固然应当怜念它们,不过猪羊一无所能,除了食用它们之外,没有别的用途。
答:戒杀放生,是要成全我们的恻隐之心,不是从物的有用无用上来论。如果因为此物有用而不食用它,这仍然是自私的念头。实在是我们的自性被习气给蒙蔽住了,所谓爱人爱物,不过是个贪心而已。
问10:鸡犬牛羊被杀的时候,都哀鸣怕死,杀它们确实不忍心。不过微细的水族类和蚊蝇等,杀它们之时,既不出声也不流泪,何必戒杀它们呢?
答:禽兽与水族蚊蝇等,虽然形状有大小,但是本性是没有大小不同的。譬如杀老人和婴儿,罪过是相同的。若认为他们被杀时没有哀鸣没有流泪,就认为他们不会疼的话,请仔细设想一下哑巴或盲人被杀的情形就知道错在何处了。
问11:放生固然是善举,但是所放生之物,又会被人捕捉,这可怎么办?
答:捕捉的随他们捕捉,放生的还是照放。譬如良医治病,并不能保证被治者未来不会死。又譬如饥荒时免费煮粥供饥民食用,并不能保证饥民日后不会挨饿。天地万物皆相对存在,有善必有恶,有忠必有奸。世间万物皆是如此,何以独独对放生有疑问?放生的成就功德,而捕捉之人自造罪过,因果分明。而且被放生之物,不见得一定再会被捕捉。(按:放生时可请法师或放生人代之为说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但救它性命,更重要的是救它法身慧命。)
问12:行善主要在心地上论,只要心地善良,何必戒杀呢?
答:这是什么话呀?这样所谓的“善心”,是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使动物受到弥天大苦。天下凶毒诡诈之心,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孟子说:人者,仁也。有仁慈之心,则不会杀生,杀生则非仁慈。没有脱离形式存在的内容,也没有好杀生的仁人君子。
问13:见到人杀生,或是有人捕捉鱼鸟,虽然有心愿救它们,奈何力不从心怎么办?
答:您有这样的心愿真是值得赞叹。见到有人杀生的时候,心里要默念“往生咒”,或是专念“阿弥陀佛”,并代替被杀动物发忏悔心,那么被杀的动物,自然会蒙受利益。见到捕鱼捉鸟的人,可以把心念专注到此人身上,心无杂念地默念“南无(音‘那摩’)多宝如来”几十声,那么这些鱼鸟都可以逃脱被捕捉的命运。此法非常灵验,千万不要轻忽。
- Mar 08 Tue 2016 18:33
戒杀、放生、素食疑难解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