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學佛感應
佛的教育在我國廣大弘揚,為國家之安定,人民之富強作出巨獻。在佛教最興旺的時刻,國家昌盛,人民安樂,百物豐足世界和平。這些都是大家學習佛的教典之後,人心向善的示現。而每一個學佛之人,由於學佛之後的種種感應。使佛陀的教育顯得更加具有魅力,更加流露其真理是真實不虛。故此釋迦牟尼佛住世以來,他的教育經久不衰。
歷來很多高僧大德依照佛的教典而修學,證到“金剛不壞身”。如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道場的金喬覺,據說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明朝憨山大師。還有禅宗祖師六祖惠能大師,多不勝數。他們的肉身至今尚在不會腐化。再有很多祖師大德完成戒定慧三學,心與佛合而身體火化後得到五色捨利子。如清代徹悟祖師,近代虛雲老和尚、倓虛法師、蓮宗十三祖印光法師,其捨利子都堅固無比。這些感應都印證佛的教育是真理之教育,眾生依法而修得益無窮。
我師演公少年出家,宿植善根性情柔和。他一生中生活儉樸,辦事認真,辦道如法,極力弘揚淨土法門。
當年,虛雲和尚曾經到本地大叢林開水陸道場,以及廣弘如來的聖教。家師得到親近老和尚的難逢機會,也可以說與虛老宿有因緣。得到虛老親自指點,對虛老的一舉一動大受感動。
自此家師的言行參透了虛老的蹤影。他多次對我敘說他生命中的很多事跡,每當講到虛老的時候,家師總是興奮不已,老和尚對他的關懷和慈悲開示,使師念念不忘,贊不絕口。這奠定了家師一生之中的成就,也是師過去生中廣種善根的緣故吧。從他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到乘願再來的大菩薩虛雲老和尚之風格。
家師對我們示現他不識文字,然而他刻苦好學,不懂之處便請教於人,這使他對後來精研教典有著很大的利益。師對《妙法蓮華經》深有所悟,他多次對我贊說此經極妙,法華精髓在淨土,故此他致力行淨土法門。他經常開示弟子切要持著彌陀如來的名號,同生蓮邦。他為了大家在修持上更進一步,經常領大眾同念聖號,同修一生成佛的微妙法門。也多次被邀請住持精進佛的法會。而他自己,每天都在精進修持。每當我看到家師演公的時候,他總是在禅座上打坐,可見他辦道是如何的精勤。
家師在臨終的前一天下午,那天我在他床邊,他忽然神志清醒,面對天空說:“佛來了”。然後向佛合掌。翌日清晨在眾弟子的念佛聲中往生到極樂世界。火化之後,從骨灰中得到五色捨利數十顆,形狀光澤遠勝珍珠。這些令人興奮的示現,理所當然。這是家師一生戒定慧力所成。也是心與佛合的結晶。
師的事跡再一次顯示佛陀之教育無限偉大,依法而修學自當得大成就。
那晚,我在睡夢中。不覺來到一個無比清淨的寺院道場,看到家師演公向我怡然微笑而來,不用走路隨風飄然來到我的面前。他的相貌比生前莊嚴萬倍,以是聖人的形像。他緊緊地抱住我的身體,我也抱住師的身體,即刻感到非常清涼。不覺流下眼淚,慶幸師尊今以是蓮池菩薩還不忘記我此業障深重之人。隨後家師對我慈悲開示,使我對自身修持和以後的弘法滿懷信心。
學佛之後種種感應和瑞相,親身經歷和其他人所發生的說不能盡。再要啟口已恐執著。《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楞嚴經》說:不作聖解,名善境界。談談這些事情,只不過是為利益眾生啟發信心而說。
在接受佛的教育之中,多少高僧居士在修學的過程裡面。出現過種種瑞相,使各自對佛法的追求更加刻骨銘心。
柯大鋒居士自幼父母信奉佛法,自身修持學佛幾十年。深入經藏,對於《金剛經》更是專修專持。有一次,他在家中抄寫《金剛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就這樣抄下去,當他抄到全神貫注、心歸一處的時候。不知不覺自身處在佛講經的場所祗樹給孤獨園。感動得不能自我,心中想道:今日世尊有大慈悲,哀憫著我,使我身處孤獨園。親眼看見園中的種種境色,講堂的偉大。當他的頭這樣想進,精神一分散。只樹給孤獨園即刻消失了,又回復他原來在家中抄經的現狀。
當知冥冥之中佛聖賢給與修行者的感應,使人心曠神怡。又冥冥之中提醒我們或富或貧的原因。柯居士此感應純屬善境界,他也作為更加精進道的精神支柱。當知善境界現前,我們一分神隨即消失,而使我們心更加感到清涼。當知惡境界現前,我們欲其消失,而它不會消失念念在目,惱亂我們使其心裡感到不安。但善惡境界現前都好,我們不要執著,心不要去分別它。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十二、佛力感應
我們所學習持念佛的名號、神咒以及佛經,都有很大的感應。它不單能改造我們現在和未來的命運,而且能化除我們的苦厄。
在我們這個地區之中,有一個叫陳生的人。他與未婚妻情投意合,不久就要結婚了。那天他經過一墓地,回家之後大失常態,說話顛三倒四。根本不是他原來的人,聲音也變了,似乎有人裝在他身內。未婚妻驚異聞訊到他家中被其趕出來。並且聲言要遠離她,不要和未婚妻結婚。父母和未婚妻束手無策,但是也無可奈何。
每天夜裡,經常在他的房間中發出與一個女人嘻戲的聲音,別人只能聽聲不見其影。他魂不守捨,眼見一天比一天消瘦。父母親看到兒子命在旦夕,萬分焦急。到處尋求能夠解救兒子一命的良師和妙力。很多名醫妙手、落神巫師對於此事只能歎息而已,無有解救方法。有人對他父母說,佛陀慈悲,能除百病,能滅邪除惡,能救眾生於苦厄死難之中。倘若能尋到佛教大德人士,或有解救良方。
最後得知我友同修李王二居士,道德和修持的功夫甚深,為人仁和又能慈悲喜捨。父母親祈求李王二居士一定要救救兒子,二居士得知即刻來到陳生家中。當他們踏入其家一看,陳生人如重影,好象裡面裝多一個人象要走出來。知道是個女鬼藏在他身上,隨即教其父母親為陳生念佛。並且送給一張觀世音菩薩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吩咐貼在陳生的睡床上。
晚上,陳生一倘下床休息。頭痛得死去活來,簡直無法忍受,隨後在他的口中發出一個女子的聲音。原來,藏在陳生身體中是一個女鬼姓蔡,這個女鬼家住離陳生不遠的地方,因為生前與陳生在過去有一段因緣,如今再來找他。因業力所纏而未曾轉世為人,蔡氏乞求李王二居士,為設蓮座為她超渡,使她能脫離苦海,再不死纏陳生了。二居士心具慈悲,一一答應蔡氏的要求。
從此,陳生的病不醫自好,身體不久又恢復正常健康。再與原來的未婚妻結下百年之好,並產下一男孩,護持三寶。
摯友李王二居士與我談及此事,感歎念佛的力量不可思議,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不可思議。
佛法廣大如虛空,究竟如法界。佛力的感應盡期一生說不能盡,眾生步入其中自當明了。
十三、決定往生
修行淨土法門之人,應該有決定不懷疑的心理,不必要追求是否有感應,是否有效驗。盡管是舉世之人都說沒有效驗,我們也不要生一念的疑心。如若修行如法而無有應驗,即十方如來是诳語者。然而,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三藏十二部經皆是真語、實語、不诳語。
現今之人多數空口談談而以,不重視實踐。學習淨業之人應當道理與事相並修,而且更要重視事修,念阿彌陀佛的名號為修持妙方。一個明理之人,他會以事修來印證自身的明理。所以祖師說:終日事持,即終日理持,久而即能心與佛合。
念佛必須懂得發救渡眾生之心,心為修持之主。心倘若有利益大眾的願望,念一句阿彌陀佛、做一件善事,其功德是無量無邊無數。況且以清淨的身口意三業來念佛利益大眾為要事,更加是不可思議。我們的心若只求自利,不願意利人。所行所做的事雖然很多,而得到的功德切很少。況且或有再加損人害人的含意,或有自玄自誇之意。即所念的佛號,所做的善事也並非全無功德。只是百千萬億分中,只能得一分半分而以。而惡的念頭有大過失,將來惡報也復不少。故此修行之人,皆必須善於發心,才能得到好處。何為善惡,一切利人之事為善,一切利己之事為惡。
利益大眾一事,本來是只有證到菩薩的境界方能荷擔。除此之外,誰敢說此大話。中下根性的人,隨其各自的力量而做利人之事,才能符合修行自利的道路。以修行的法門中,有六度萬行。當自己未能得度了生脫死時,利人仍是屬於自利。但是,不可以專門在外邊事跡上下功夫,必須在對治自心的煩惱習氣上用功。因為在外邊用功,內的功夫全荒費。反而會生到貢高我慢,自以為功德了不起。而造成折了很多福德,故此我們必須事理同修。
在我們這個時代,眾生根機陋劣,福力短淺。當須仗著如來洪德威名及其大誓願力,不然的話決難現生即能出離生死。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大慈大悲,特開仗佛慈力了生脫死的淨土法門。只要眾生具備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且以所行的一絲一毫善事,以及一切六度萬行種種功德,全部都回向願生極樂。這則是以自己的信願,感佛慈悲。當感應道交的時候,必蒙佛的攝受。待到臨命終時,即能得到佛的接引,往生西方。
一心念佛,是改正惡習修學善法的方便。所有一切親朋眷屬,而且與我們有因緣之人,我們也當教導其能夠學。其有反對不接受之人,我們當作為憐憫他有業障的想法。切不可強制令他與我們同修行,這正是祖師所說:“按牛頭吃草”。此是萬萬做不得的事,一切萬法都必須隨緣而生。倘若因緣成熟,我們一點即破。雖然為利益對方,但是也無須強求。勸人念佛修行,行菩薩道,是第一了不起的功德。上至父母先祖,下至兄弟妻兒,都必須勸其能夠行之。我們必須以方便,並且以身言教。使家庭每一個成員,同得這個不可思議,現生能了脫生死的利益。
談到因緣未熟或成熟一事,有的人宿種善根而未曾學佛。或在某一次聽到佛教的音樂、佛寺的鐘聲、看到佛的教典或善知識指引。使其蔭發自性的智慧而發啟信心,或時比引他入門的善知識精進十倍百倍。所以我們不能輕慢後學,或許他將來是我們的老師。
當年唐三藏玄奘法師往印度求法,在中途遇到一個老修行者。這個修行人正在打坐,也不知經過多久,玄奘法師問他:“大德,你在這裡干什麼”。
修行人說:“我在等待釋迦牟尼佛出世,我要護持佛陀的正法”。
玄奘法師說:“釋迦牟尼佛出世以來,已經入滅一千多年了你還不知道”。
修行人說:“沒關系,釋迦佛入涅般了,我可以等彌勒佛出世再護他的正法”。說後又要入定了。
玄奘法師說:“彌勒佛出世要等待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太久了。你何不去投胎出世,等我去佛國求法回來再來護我的法”。老修行即刻答應。
玄奘法師又對他說:“你可以往長安城去,投胎到那一戶最大的人家。他的圍牆最高門樓最高,那時我一定去找你”。說著老修行即刻坐化,投胎去了。
玄奘法師從印度求法歸來,獲得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獻給唐太宗。唐太宗請玄奘法師在弘福寺把印度梵文譯為中文,利益全國人民。玄奘法師對太宗皇帝說:“恭喜皇上生了太子,聰明智慧,可以令太子隨我出家共同譯經”。隨後將在路上遇到老修行的事告訴唐太宗,唐太宗感到莫明奇妙。告訴玄奘法師並沒有生下如是太子,或許老修行走錯人家。法師即刻入定觀察,原來老修行真的走錯路,投生成為尉遲敬德的兒子。
唐太宗頒下聖旨,令尉遲公子隨法師出家。尉遲公子自幼生在大將軍府,嬌生慣養,對於世間五欲之樂沒法捨去,然由皇上下旨不得不出家。隨提出三個要求才願意出家:
第一要帶去一車美女。
第二要帶去一車酒肉。
第三要帶去一車金銀珠寶。
唐太宗和玄奘法師一一答應,三車跟隨尉遲公子浩浩蕩蕩來到弘福寺。當來到寺的門口時,尉遲公子聽到寺裡的鐘聲。蔭發善根,點起了他的回憶。回憶起自己前生是老修行者,與玄奘法師相約護其正法幫助譯經工作。即刻令三車美女、肉酒、金銀珠寶回去再也用不著了。
尉遲公子就是我國著名的高僧窺基法師,人稱三車法師。他幫助玄奘法師的譯經工作,為中國的佛教事業奠定了基礎。
三車法師的示現,告訴我們未學佛者並非沒有善根,只是未曾開發而己。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因煩惱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既然眾生本來是佛,那麼何人與自己與佛沒有因緣。故此我們必須以善巧方便廣度群生,令入佛智。
世間之人偶然生病,或得絕症即廣求良醫。或時能醫好身體,但是不能心身具醫。大覺佛陀,名大醫王。普能治療眾生一切身心等病,所用的藥其數無量。令我們修學戒定慧三無漏學,悉能使我們離苦得樂,遠離身心之病。所以稱佛為無上醫王,而戒定慧三名為藥王。眾生服之,即能以凡人之身得證聖賢之體。
然而,藥力雖然美妙,修起來確實困難。故此佛又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名為阿伽陀藥。能治百病,身心兩病具醫。下手易而成功率高,用極少力而得益效速。上中下根機之人,都能即生出離苦輪。戒定慧三法,當念悉得具足。故此信顧念佛一法,乃是藥王中之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