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權(1972——),筆名香嚴、道明,廣東潮州市湘橋區人。著名學者、文學家、哲學家及佛學家。師從定然、宏生二師。得慧原、若化親培。著書傳世,及發行很多文章,詩歌富含文采,名言深哲入理,極受廣大群眾喜愛,成為人們傳誦佳作,多則入選世界名言。並熱心慈善公益事業。《人生改造命運要義》是方海權1999年發行的作品。(修正版)
人生改造命運要義
香嚴著
一、富貴由來
“天定勝人,人定亦能勝天”。這句話是千古不變的事實。不是說人一定會勝天,而是說人有修行、有禅定力一定會勝天,因為人可以修行菩薩道、明心見性、入佛知見。就可以超越天了。自古薄福短壽的人,因為積德行善,而能夠得到福壽綿長的果報,不可勝數。
相反,大福之人,因為做不道德不仁義的事情。削弱自己的福份,致使一夜之間一無所有,家破人亡,亦復不少。
很多人不知其中的原因,對於福薄財少,資具缺乏。我們不必憂慮,自有破解妙方。對於有善不積,有福不修,才是值得我們憂慮。俗語說:成業難,守業更難。能成業者,即是有福之人。能守業者,即是能夠廣造福德之人。然而,真真有大福德之人才能創業守業,更能利及子孫後代。
俗語說:富不過三代。其實,廣造惡業不濟貧苦之人才是富不過三代。孔老夫子當年所造一切利益大眾福德,直至如今其子孫後代受其陰德,獲福無盡,家道還甚其興隆。
無福報的人叫貧,無智慧的人叫窮。沒有福報就很難布施錢財,而沒有智慧就難以教導大家走向吉祥和幸福。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貧窮之人因為缺乏財物,而肯發布施之心,更加顯示他的高貴。從而改變定數而奔向富貴。
定數者,即是過去生中所造善惡業決定現在的命運。改變定數者,即是現在廣種德行而能改變現在生中的命運。倘若貧困不作布施,會永遠貧窮下去。沒有翻身出人頭地的機會,我們必須明白其中的道理。
其實,最窮的人也能布施。比方說,將路上的石頭清除掉,使行人不會被踢倒在地。請口渴的人喝一杯白開水,以及幫他人做一些義務勞動,這些事情一點都不要花本錢的。我們這個世界,種少善根,獲大福報。貧困之人如果能布施一點點東西,得到的果報是不可思議的,正所謂:捨一得萬報。
佛在世的時候,阿阇世王為了向佛求福。從皇宮點燃油燈一直到佛講經說法的道場—祗園精捨。在這六裡路之中到處點滿了油燈,很多大臣貴族也紛紛點燃油燈供養佛陀。以祈求未來生中和現在生中受大福樂,得無上道。
當時有一個貧窮的女人,名叫難陀。看到國王大臣、貴族長者這麼發心,她內心感歎自己的命運和貧窮。明白自己過去生中所造惡業的原故和很少布施,所以今生這麼窮。發願要改變自己的厄運,但是她沒有財物可以大量布施。只有拿出她剩下的兩個銅錢,買油來供養佛陀。賣油的人被難陀女的舉止所感動,自動加送三合油給她。本來兩個銅錢只能買到二合的油,現在以有五合油了。
但是,難陀女心想:我雖然有五合油,只是油點不到半夜就會完了。於是她私自發了一個誓願:假如我將來也能成為像佛陀那樣完美的聖人,我點的油燈通宵都不會熄滅。那天夜裡,國王所點無數油燈有的明亮,有的黑暗無光。只有貧窮難陀女所點的油燈,無限光明直至天亮。
第二天天明,佛弟子之中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將所有油燈熄滅。當要熄滅難陀女的油燈時,那盞燈反而更加明亮。目連尊者再用神通力,也沒法扇滅這盞燈。感到特別奇怪,就來問佛。佛對目連說:“這位難陀女供養我的東西很少。但是,她的布施心力量很大,不是你神通力能夠吹滅的。她從此走向富有之路不再受貧窮枯露的報應,而且再過不久,她也能成為一個完美的聖人”。難陀女由於布施的因緣,現在生即得到利益,不再受窮困潦倒的苦惱。
當知禍福無虛,冥冥之中自有公平主宰。而禍之與福本來我們自造自受,無可代替。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界上的人多數迷昧不悟,不知因果頭數產生禍福二根。佛說:眾生畏果,菩薩畏因。我們得到了苦報而感到相當驚恐,而不知這皆是我們自身所造的苦因而產生。菩薩明白到這些道理而不會作惡,所以一切所作都是純善利益眾生。
如今世道,為惡的人自欺無天。遷善的人偶然做點小善,便望得到福報。福報不來,又再說沒有因果業報,悲哉悲哉。故此無辦法改變福薄壽短、貧苦疾病的命運。
有福之人,自恃財勢、自驕自滿、傲物逞能。乃至欺壓良善傷害生靈而一敗塗地,事業失敗家道衰落再不復振。在得意時,認為我能有今日,功成名就在於我之拼搏和運氣甚佳。切不知有此成就和運氣,也是過去生中所積善因成熟的原故。試看多少終日勞累費盡心機,而一事無成者多多,我們應珍惜自身過去所造的善因緣。
《佛說三世因果文》說:欲知過去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做者是。因此聰明智慧之人,絕對增益自身福慧。不會拒福於千裡之外,而能夠修身立命於永恆。廣積陰德,使現在和未來獲福無窮,遠及子孫後代。
二、修心補相
修心補相。世界上很多很多事物,皆由心之所造,心之所作。從而出現種種形相,種種名稱容貌。俗話說:相由心生。
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人天生就是完美無缺,相貌莊嚴,語言美妙。然而相貌莊嚴之人必定有大福德,相貌下劣必得其反。而產生到世間上不少命理相士,觀其各人容顏已知富貴幾何。貧賤幾何。但是,他們只知道我們現在未來的命運。而無法改變我們現在未來的命運,唯有歎息而以。
佛陀出世,聖賢示現。正是教育我們能夠改變不足的容貌、曲折的命運。佛告訴我們現在的景況,皆是過去生中所造善惡業不同而產生,稱之為先天。而後天之努力修福修德,從心地上落工夫,從行動上作指揮,才能體現“相由心生”的妙用。這樣,庸俗下劣的容貌也能變成妙相得福無邊。而在學習聖賢之舉動和行為之後的同時,將來能得成無上正等正覺,得大智慧。
有一個人當小偷,過了不久。他看上去賊頭賊眼、賊腳賊手。他的眼睛不停地在轉動,這一幅相,人家一看就知道他是干這行的。另外一個人,對於修橋造路、印造經典、救濟貧苦從不推搪,盡自己的力量而為之。不久,這個造福之人變成了福德之相。大家都認為他是富貴人家,過了一段時間,這個人真的發大財成大事業了。可見,造惡業與造善業之間不同的反應。
宋朝第一名臣范文正,在未成名的時候,有一次遇到一個相士,他就問相士:“先生,見我的相貌能否成為宰相”。
相士觀察了他的相貌,之後對范文正說:“不能”。
范文正又問:“那麼先生,見我的相貌有可能成為名醫嗎。”
相士笑道:“你前面為什麼問得太高,後面又為何問得太低”。
范公說:“因為只有這二者才能夠救人利益大眾氣。”
相士肅然起敬道:“即此一句話,你已是具備宰相廣大的心量了。你應該廣造福田,你的相貌將會隨著廣寬內心和利人之心而起到變化,將來一定大有作為”。
後來,范文正真的出將入相幾十年。受到後人的傳頌和贊歎,他的子孫後代至今都受其余德,有極大的福報。
修心可以補相,而行動正是修心的體現。我們用造福於大眾的行動,來改變我們缺憾相貌。從妙相中再而改變命運,遠離貧困疾病饑餓消瘦的惡報。而有福報之人更進一步,使富貴久住。俗語說:“為善最樂”。有善心之人煩惱很少,這就是聖賢所說的善行能使人保持客顏、青春常駐的原故。古早多少修心養性之人,入了老年之齡而讓人看上去如年輕人一樣的皮膚、容貌。這正是修心造福補相的效應。我們對於修習福德應有一定的了解和明理,才知道如何著手
一、印造經典:以印造佛所講一切利益人天教典,以及聖賢大德的一切善書。佛教是佛對九法界眾生的教育,其教典使我們見賢思齊。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種大福田,使人心安定團結,和睦相處。促進一切事業順利發展。自然國泰民安,百物豐足。世間所有一切非法犯罪之事必然減少。印經送給大眾是法的布施,可以得五種福報。
(一)長壽:大眾聽經和讀經以後。不造殺業,故此施者將來能感到長壽的果報。
(二)大富:大眾聽經和讀經以後。不會偷盜,故此施者將來能感到大富的果報。
(三)容顏端正:大眾聽經和讀經以後。心平氣和,故此施者將來能感到長相端壯的果報。
(四)尊貴:大眾聽經和讀經以後。會信奉佛法,歸依三寶,故此施者將來能感到尊貴有名望的果報。
(五)聰明智慧:大眾聽經以後。能領悟力增長,智慧增長,明白人生和宇宙微妙的道理,故此施者將來能感到聰明智慧的果報。
所以,佛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二、戒殺放生:欲知世上刀兵劫,試聽廚門半夜聲。戒殺放生,小即能使我們自身健康長壽,大即能減少世界之殺劫。《首楞嚴經》中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相互食啖,無有了期。而持素戒殺放生,實為啟發我們慈悲之心。使一切動物各得其所、各盡天年,且勿以為這是不要緊的事,實際是關系到我們自身問題。
在動物即將被殺的時候,多懷恨心而發出毒氣,而我人不知。故此,人一生起病來即得到絕症、癌症不再是新鮮事。都是由於吃肉而引起的,正所謂:病從口入。我們不應再自取滅亡了。反觀狼虎一類野獸凶猛無比,皆是肉吃動物。牛羊一類懷慈良善,皆是吃植物為主。現今人心不古,惡凶難訓。與肉吃乃至吃野獸動物實在息息相關,真是人面獸心。
故此,我人為自身健康長壽以及世界的安寧,必須持素戒殺放生。
三、救濟貧困:在我們這個世界,養生資源缺乏,故此眾生為養活色身而生大煩惱。我們修福之人必須救濟貧苦,用恭敬誠懇之心,施捨飲食和醫藥給眾生。使之能得到安樂,而我們可以得到無盡的功德和五種福報。
(一)壽命會延長報。人類和動物都是依靠飲食維持生命。施捨食物能延長眾生生命,故此施者會得到長壽的果報。
(二)身心得到安樂報。人類和動物缺乏飲食時,身心會不安、煩惱、緊張、苦痛。有了飲食身心就會安寧,故此施者會得到身心安樂的果報。
(三)身材容貌矯美報。人類和動物缺乏飲食,身體會枯瘦,容貌會憔悴。故此施者會得到美好容貌和身材的果報。
(四)色力堅固報。人類和動物缺乏飲食,就會四肢無力。布施飲食使其有充分氣力,故此施者會得到威武有力的果報。
(五)辯才無礙報。人類和動物有充分飲食後,才能講話和嗚叫。要是沒有飲食,雖有唇舌,很難發揮說話和嗚叫功能。故此施者會得到優秀辯才的果報。
此外,修橋造路,興寺建塔乃至微善皆有無量功德,我們應盡力而為。正是:所有功德皆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