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脑有个「左颞顶叶」区,主掌人们的正面情绪。此区愈活跃,
就愈能感受祥和,有人称它为「快乐中心」。美国威斯康辛大学
研究员戴维森,对修行多年的佛教徒做研究,发现他们拥有祥和
宁静之气,就是这个「快乐中心」能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其实
,不仅是修行人,大多数的人也都渴望内心拥有一片祥和,这个
人人本具,不假外求的「快乐中心」,怎样才能发挥功用呢?在
此提供四种方法:
第一、孝亲感恩是祥和之道:一个人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必
能招致祥和。佛经将孝敬父母师长称为「敬田」,与佛法僧三宝
列为同等地位。能时时刻刻响应他人的善意与温情的人,心中自
然充满柔和与善意,又何愁不能感应祥和之气?
第二、勤劳慈悲是祥和之道:经典中说,有两种田是我们要勤于
耕种的。一是敬田,二是悯恤孤苦贫穷之人的「悲田」。佛陀告
诉弟子:勤于照顾穷苦贫病的人,功德与供养佛陀一样。因此,
律己勤恳精进,待人慈心悲悯,能够招来祥和的磁场。
第三、宽恕敦厚是祥和之道:明朝儒者王锡爵说:「忠恕为存心
之本」。在佛教讲,恕则是一种放下,当我们拒绝宽恕他人的错
误,其实受到最大折磨的正是自己。你看,蛤蚌能包容跑进身体
的砂粒,才有璀璨晶莹的珍珠;假如我们也能以宽大的胸襟来包
容异己,必定自己内心会先感受到温柔敦厚的祥和之气。
第四、礼让谦逊是祥和之道:有些人时常习惯「意气之争」或「
据理力争」,殊不知,你赢了理,却输了人情。一个人如果老是
想为自己争一口气,不让半步,不肯吃一点亏,必然无法维护良
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们要想招感祥和,为人处事就要:多说好
话、多一些礼貌、多一些谦虚、多一些让步。
祥和是一种美德,祥和是自尊尊他;祥和能带来欢喜,祥和能带
来快乐。以上提供这四点意见,给想拥有宁静之气的人参考。
第一、孝亲感恩是祥和之道,
第二、勤劳慈悲是祥和之道,
第三、宽恕敦厚是祥和之道,
第四、礼让谦逊是祥和之道。
还有一个就是心平气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成功之路就有
很大保障。因为,成功80%的因素来自于人际交往,心平气和的
和人交流会有益亲和力。古人也说过,心平气和千祥云集。
- Jul 23 Wed 2014 18:22
修祥和之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