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著《因果明鏡論》裡講了一則公案:

往昔乾陀衛國有一位屠夫,正准備屠殺五百頭小牛,這時候來了一位內官(就是太監),出錢全部贖出放生,牛免於死難,生命獲得自在。以這個因緣,內官現身就恢復男根。等他返回王宮,叫人入宮報告,國王說:自家人可以隨意出入,為什麼還來報告?國王把他叫來,詢問原因,內官說:“我見屠夫要殺五百頭小牛,就拿錢贖出放生,以此因緣,男根具足,因此不敢入宮。”國王聽後既驚又喜,對佛法真實生起了信敬之心。這也是捨己利他,當五百頭小牛面臨殺身之禍之時,當時內官心中只有一念,就是要救護這些生命,本來贖五百頭小牛不是一筆小錢,但他發起了增上不顧戀意樂,沒有顧戀錢財的念頭,直接用誠心來做,所以感果迅速。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能不能求到,關鍵要看自己做得如何,真能具足這裡現法報的條件,感應決定迅速。本論再再顯示業果之相,實際是為我們指明修福立命的方向與方法,能夠按照所指示的方法努力去行持,每次做善法時,提起猛利意樂,決定現生就可以改變命運。行善不計身、財,全心投入,後福一定無量。

要隨緣放生,有智慧的放生,沒有私心的放生,將眾生的生命當做自己的孩子、自己的生命來看待的放生,這樣才能體會到放生的真實意義,從而得到真正的利益。

內宮對有情眾生,增上慈悲,救護幼牛,現生感得的福報就已如此殊勝,其後世的善報更是無法估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