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装着善良,装着宽容,装着真诚,装着感恩,你的生命就充满了阳光。无论遇到任何矛盾,都会首先查找自身的不足加以修正,他人的一切不好,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消释。
【小编的话】当你呱呱落地时,每天和你相伴时间最长的人是谁?毫无疑问,是父母。然后,我们慢慢长大,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然后出外求学、工作,每天忙忙碌碌,和父母相伴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临近年关,一道“亲情计算题”在各大论坛上迅速流传,算一算,这辈子你还能和父母相伴多长时间?算完后,很多人忍不住落泪了。
亲情计算题人的一生免不了要做很多计算题,比如,今年能拿到多少年终奖?还剩多少房贷没有还清?最近,一道特殊的计算题在天涯、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上广为流传。这是一道“亲情计算题”,算一算,这辈子你还能和父母相伴多久?假设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去应酬朋友、睡觉等时间,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父母在一起?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父母能活到85岁,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拿到计算公式,网友们开始埋头苦算起来,抬起头时,已是泪流满面。“这辈子,我或许只能和父母相处25天了。”当得出这一答案时,网友“陌路花开”刹那间心如刀绞。“陌路花开”老家远在山西,在重庆上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在重庆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便留在了重庆,安家落户。“一年中,我只能在春节时回一趟家,除去路上的时间,真正在家的时间不超过5天。5天里,大概还有3天出门和朋友聚会、应酬。剩下的时间,除去吃饭睡觉和上街购物,真正能陪妈妈的时间大概只有20小时。我妈妈今年55岁了,如果上天眷顾妈妈能活到85岁,在她最孤独的那30年里,我能在她身边的时间不超过600小时,也就是25天,还不到一个月!”和“陌路花开”相比,叮叮觉得自己幸运多了,因为家在杭州,工作也在杭州,她几乎每周都能回家去,吃上妈妈做的可口饭菜,缠着爸爸发发嗲。她抱着纯属娱乐的心态也算了一回,不过,当她算完,她发现情况并没自己想的那么乐观。“父母、公婆、自己家都在杭州,就是相隔有些远,平常两人工作都忙,很少有时间去探望老人。不过,我们都还算是孝顺的孩子,通常周末会去看望他们,一天公婆家,一天父母家。算上吃饭、闲聊的时间,大概能待上七八个小时,按一年52周计算,一年能陪伴妈妈的时间是416小时。妈妈今年60岁了,以寿命为85岁计算,我还可以陪伴他们433天,加起来才一年多一点。况且,这还是理想状态的数字。”
计算题反思:被忽视的亲情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在散文《目送》中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听起来有些感伤,却相当真实。当我们渐渐长大,朋友、爱人、孩子……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我们的生活,而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留给他们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很多人能清楚地记得孩子、爱人甚至朋友的生日,却未必能马上说出父母的生日。现代人太忙碌,日程本上永远有长长的一串未完成LIST。一大摊工作不能拖、陪孩子上兴趣班不能落、朋友的约也不能爽,于是,抽时间陪父母,成了永远被搁置下来的那一个。我们总认为,他们还不是很老,将来还有大把的时间陪伴。然而,蓦然回首,皱纹早已爬满了他们的额头、眼角。“很多人会为这样一道亲情计算题动容,就是因为他们虽心存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但往往想得多、说得多,却做得少。”岳晓东说道。这样的一道“亲情计算题”,也促使人们沉下心来思考,忙碌工作、生活之余,是不是遗落了一些需要格外珍惜的东西。有人说,孩子是父母上辈子欠下的债。意思是,不管孩子怎么孝顺父母,都无法超越父母养育孩子所付出的辛劳。“养儿方知父母恩”,骆宏说,自己也是在有了女儿之后,才能深刻地理解这句话,对“父母是很重要的”这句话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原本有限的亲情数据,在我们的账本上不停递减,有朝一日总会归零。
心陪伴比身陪伴更重要!下面星火小编为大家推荐日常生活中可以常做的一些让父母感觉心灵温暖的小方法。
规划好自己的生活 “子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早些成家,和周围人关系和谐过得开心,就是解决了父母最大的后顾之忧。”一定不要过度依赖父母,把他们当成生活上的“提款机”和情感上的“垃圾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也认为,要让父母觉得,我的孩子是最靠得住的,这就是最大的孝顺。“对于我的一对儿女,我不要求他们天天在身边守着,但在我们有需要的时候,他们一定要能挺身而出。”勤“请安” 古代的大家庭中,都有请安的制度。现在,如果我们和父母在一个城市,请安可以是每周看望一次,或带着父母出去玩;如果分隔两地,可以定好每周打1—2个电话,这个电话要由子女主动打。这种制度应该严格执行,不能用忙、累、没空当理由。既然能把陪父母的时间拿来工作、娱乐,应酬,为什么就不能从这些时间中挤出点陪父母呢?多说“废话” 在和父母交流时,多说些“嘘寒问暖”的废话,甚至多听父母的唠叨。比如问问父母三餐吃了什么,去哪儿玩了,这些家长里短的话题,才最能显出亲人间的亲近。有人回忆道:“我在日本上学时,有一次从电话里听出妈妈有些不对劲,再三追问,才知道她刚动完手术。”很多父母怕孩子担心,有困难、生了病会瞒着不说,做子女的一定要上心。给父母庆生 虽然很多老人嘴上说“不愿意过生日”,但子女不能不当回事。平时的生日可以亲自下厨给父母做顿饭;五十、六十、七十这样的大寿一定要隆重过,儿女尽量全回到父母身边。祝寿不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让父母自豪的一种方式。过年给父母发红包 孩子给钱父母总会推辞,不管他们是真的不需要还是嘴上说说,每到过年,建议有收入的子女都给父母发个红包,老人给孙子辈的压岁钱也可以从这里面出。让父母享受“隔代亲” 父母对于孙子和外孙辈,是永远看不够的。自己成家有了孩子后,一定多带着孩子去看父母,每次打电话时,也要鼓励孩子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多说话,这就是让父母最高兴的事情。
- Dec 08 Mon 2014 18:41
【孝亲尊亲】一道“亲情计算题”,算算你与爸妈的有孝期还有多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