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據此,一切有命,當聽天由命。 但是,中國人又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佛教對命運的看法,契合於上面的第二種說法。 佛教核心理念是因緣說,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這講的就是:命運上下沉浮,取決於因與緣,取決於因與緣的好壞優劣。好因好緣一結合,果就好就優,命運就浮就上。 這也說明:命運不是固定的,不是不變的;而是可以改變的,可以創造的。當新的因與緣被創造了,其命運的不可避免的改變也就發生。 那麼,舊的因與緣靠誰改變?新的因與緣靠誰創造?當然,答案是:內力——我們自己的努力;還有外力——他們的加持。 由此推之:我們與他們才是命運的創造者,才是命運的主人,而不是命運自己本身。命運,不是我們與他們的主人,我們與他們更非命運的奴隸。命運只垂青於不服命運的人。 基於此,佛陀不贊同甚至反對算命。 雖然,歷朝歷代不乏高僧名僧算命,但只是以之作為方便法門而已。 在佛陀遺教中,就提醒我們:占相吉凶,仰觀星宿……皆所不應。在戒律本中,算命被認為是邪命之一種。 曾經有太白山人,說自己識天識地、知天文知地理,還擅長算命。 有次,慧忠國師就問他:“請問山人,你住的太白山是雄山還是雌山呢?” 太白山人茫然不知所對。 慧忠禅師又在土地上寫了個“一”字,問之:“這是什麼字?” 太白山人答:“一字。” 慧忠禅師說:“土上加一,應該是‘王’字。” 禅師又問:“三七共多少?” 太白山人說:“二十一。” 慧忠國師道:“是十,為何非是二十一不可呢?” 太白山人一時啞口無言,從此不敢自誇長於算命。 當時,唐代宗在旁。代宗因此高興地說:“朕有國位,不足為寶,朕有國師,國師是寶。” 因緣千變萬化,造何因緣得何果。未來果永遠是個不定數,當我們不斷地在創造著新的因緣的時候。如果一生命運早已定,那我們努力何用?我們為善何用?我們修證何用?我們的努力、為善、修證就是為了改變命運。 為此,無需算命。算過去,已無意義。過去已經過去。算未來,未來的未來,也算不准,因為我們每時每刻的身口意作為都不斷地影響著未來的走向。好好把握此刻,好好做好當下,才最重要。實在要算,自己算算自己的命,自己最清楚做了什麼,在做什麼,要做什麼,將做什麼。 別被命運拖著走,要把命運牽著走。 |
- Nov 07 Fri 2014 18:26
本性法師:佛教講自己命運自己算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