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经的宗旨有八个字——孝道、度生、拔苦、报恩。
《地藏经》是佛教里的一部“孝经”。
地藏王菩萨也就是一位行孝的菩萨,是最孝顺父母的一位菩萨。因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学地藏王菩萨那种孝顺父母的精神,所以来讲这部《地藏经》。
因为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始终也没有去超度他的母亲。释迦牟尼佛是从他母亲的右胁生出来的,之后母亲就死了,而他成佛后,知道母亲摩耶夫人已经生天了,所以等到释迦牟尼佛说完《法华经》后,在没说《涅槃经》之前,想起母亲来了,就升到天上去,到忉利天宫三个月,为母亲说法。
说什么法?就说这一部孝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所以这部经的因缘,是释迦牟尼佛为了母亲而说法的。因此这部经是不是很重要呢?非常重要!!!
这一部经以什么作为宗旨呢?
《地藏经》的宗旨有八个字——“孝道、度生、拔苦、报恩”。
第一是“孝道”,就是精研孝顺父母的这个道理。人能孝顺父母,这是天地的光辉。天地所欢喜的,就是人能孝顺父母,所以说“天地重孝,孝当先。”这个“孝”字是最要紧的,就用一个“孝”字,全家都会平安。
“孝顺还生孝顺子”,你要是孝顺你的父母,将来你的子女也会孝顺你。你要是不孝顺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也不会孝顺你。
所以说,为什么要做人呢?做人有什么意思?不是说:“啊!我就这么糊糊涂涂地来做人就算了。”不是这样!做人的本份就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就是天地,父母就是师长,父母也就是诸佛。你要是没有父母,就没有你这个身体。你要是没有这个身体,就不会成佛了。所以你要想成佛,先要孝顺父母,因此第一就是“孝道”。
第二是“度生”。怎么叫“度”呢?由此岸到彼岸,这叫“度”。由生死到涅槃,这也叫“度”。由烦恼到菩提,这也叫“度”。
现在所说的这个“度生”,就是度众生。度众生不是说度一个、两个,也不是度三个、五个,是指所有一切十二类的众生,都应该发心来教化他们,令一切众生早成佛,这才叫“度众生”。
第三要“拔苦”,这一部经要拔除众生的苦。
第四是“报恩”,要报父母的恩。
孝道、度生、拔苦、报恩,这八个字就是《地藏经》的宗旨。
唯有成佛才是真孝
真正孝顺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
讲起孝道,有的人一听到这样讲,就想:“我要回家孝顺我的父母。”可是,到了家里,见着父母,又忘了孝。为什么忘了?就因为我们没有明白什么是真正孝顺父母。
真正孝顺父母,就是你要研究佛法。你在这儿研究佛法,就是孝顺父母,不是说我回到家里去,才是孝顺父母。可是到了家里,又忘了孝顺父母。你在这儿研究佛法,做一个世界最好的人,这对于世界就有利益。对世界有利益,这就是孝顺父母。
所以,孝分为四种:有小孝、大孝,有远孝、近孝。
什么叫“小孝”?小孝是孝于庭闱,就只是在家里孝顺自己的父母,没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未能做到广大的孝。
什么叫“广大孝”?广大的孝就是“大孝”——孝于天下,以天下的父母为父母,这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但这大孝,还谈不到真正的孝。
“真孝”是什么?真孝,只有你成佛,那才是真孝。这是在四种的孝之外,是一种真正的孝顺。释迦牟尼佛的父亲不准他出家,把他锁在皇宫里,他自己偷偷跑去出家修行,在雪山受了六年的苦,然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这是真正的孝顺。当他成佛了,就到天宫为母亲说法,你说这是不是真孝呢?
什么叫“近孝”?近孝是仿照近代孝顺父母的人,学习孝顺父母的方法,这叫近孝。
“远孝,孝于万古。近孝,孝于当时。”近孝也可以说是小孝,但是又有多少不同的。远孝,孝于万古,好像中国有二十四孝,这是孝于万古,万古流芳。
孝虽有远孝、近孝、大孝、小孝,要是讲起真正的孝顺,就是修道,将来成佛。你们现在研究佛法,不回家去,这就是“真孝”。真正能研究佛法,能行持佛法,这才是真正的孝顺父母。
“地藏”菩萨名由来
这一位菩萨,就像大地一样,能生长一切的万物。
为什么叫“地藏”呢?因为地能生长万物。“藏”是宝藏,一切的宝藏都在地里边。这个藏,也可以说是藏起来,就是隐藏起来,一切宝藏万物,都可以在地里埋藏起来。又有无量无边这么多宝藏,在地里边任人去发掘。而这一位菩萨,就像大地一样,能生长一切万物。
谁要是相信这一位菩萨,就可以得到其中的宝藏。
这个宝藏,要什么就有什么。名贵的如:钻石、金、银、琉璃、玻璃、砗磲,无所不具,什么都有的。如果你得到一块大钻石,有三百磅那么重,那就成了世界第一大富翁了。我方才说三百磅,很多人都笑了,他们认为是太大。其实这是最小的一块,太大的,你是拿不动的。
现在再讲一讲“地”字。“地”有十种的意思,但这十种的意思,也无法讲完“地”的功能,不过我讲一个大概。
(一)广大。你看地是不是广大?有人说:“法师你不要讲了,这地广大的意思,人人都知道,你何必要讲?”人人都知道,我更应该讲,让大家知道得更多一点。
(二)众生依。所有的众生都依靠地而生。你说!哪一个众生不是在地上活着?没有能在虚空里头活着的。
(三)地无好恶。地没有所好,也没有所恶,它不会选择地说:“哦!你这个众生,我叫你在这个地方。那个众生,我不要你。”没有!无论是好的众生、坏的众生、善的众生、恶的众生。老虎也在这个地上,梅花鹿也在这个地上,仙鹤也在这个地上,所有的众生都在这个地上,依靠这个地,并且它还不生一种好的心,也没有一种恶的心。
有人说:“那我懂,这个地根本没有知觉。”你知道它没有知觉吗?地的知觉,不是我们的知觉所能知道的。地也有它的知觉,地也是众生之一。
(四)受大雨。天降下再大的雨,地也能承受。
(五)生草木。
(六)种所依倚。种是种子,一切的种子也都埋在地里头。
(七)生众宝。地里头有很多宝贝。这个本来应该不讲的,讲了,你们人人都想去取宝。
(八)产诸药。一切的药品,都是从地里头产生出来的。
(九)风吹不动。这个地,风是吹不动的。再大的飓风,也不能把地吹动。地震呢?那不是风吹的。
(十)狮子吼不惊。狮子一吼,什么众生都怕,但是地不惊。
地有上列十种的意思,所以地藏王菩萨就用“地”来代表他的名字。因为具足上列种种美德,所以这位菩萨叫“地藏”。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为什么地藏王菩萨发这种愿力?因为他觉得他和众生是一体的。
地藏菩萨的威德、神通和誓愿是不可思议的。他用威神度一切罪恶深重的众生,来折服他们。他发的誓愿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他发愿地狱哪个时候不空,他誓不成佛,他要把所有的众生度完了,才成佛。若有一个众生没有度完,他就不成佛,所以他才会经过这么长远的时间还没成佛。因为这个众生度完了,那个又来了,总也没完。不是这个众生出世,就是那个众生逝世了。那个众生逝世,这个众生又出世了。出世的众生,总是比逝世的众生多过十倍、百倍、千倍、万倍。
你看,我们现在计算三藩市死的人多呢?还是出生的人多?死的人要等到老了,又有病,才会死。出生的只等怀胎十月,就可以出生,非常快。
因为人要经过几十年才死,所以出生比死的超过几千万倍,因此累得地藏菩萨到现在也不能成佛。但是你说他后悔不后悔呢?他不后悔。众生越多,他越有工作做。要是没有众生,他也没有工作,就成佛去了。成佛去,也没有什么事情干了,所以地藏王菩萨这就是没有事情来找事情干。本来很清闲的,他愿意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总是去度众生,这是地藏王菩萨的愿力。
为什么地藏王菩萨发这种愿力?因为他觉得他和众生是一体的,众生如果不成佛,他成佛也没有意思。所以他在这儿等着众生,和众生有这一种永远永远同体的因缘。地藏王菩萨这种愿力,是没有法子测量,没有法子明白的。现在所说的,不过是一小部分,其实他这种愿力,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的。
地藏菩萨最慈悲
这是最慈悲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最孝顺的思想和行为。
地藏王菩萨说:“我在地狱里,接引一切的饿鬼,这些饿鬼一天没有离苦得乐,我就一天不成佛。必须要地狱的饿鬼,完全都得到解脱了,离苦得乐,然后我才成佛。”
我们想一想,众生造业是无尽的,烦恼也是无尽,那么地狱怎么会有穷尽的时候呢?除非众生烦恼断了,业障消了,然后地狱才会空。可是我们众生的业障不能消,烦恼不能断,地狱又怎会空呢?而地藏菩萨发这种愿,这个愿力按照我们现在科学家、哲学家来评观,是不是最愚痴的一种行为?最愚痴的一种思想呢?
为什么说最愚痴的一种行为和思想?因为他这样想而发于行,有了行为表现。可是这一种思想和行为,是不是太笨了?为什么太笨呢?这根本就是办不到的事情,地狱根本也不会空。那么,地藏王菩萨不是永远都没有成佛的机会了吗?不是,这不是最愚痴的一种思想和行为,这是最慈悲的一种行为、一种思想,也是最孝顺的一种思想和行为。
为什么说是最孝顺的一种思想和行为呢?因为地藏王菩萨观察他的母亲堕到地狱里去,受了很大的苦,所以他要求佛超度他的母亲。
地藏王菩萨究竟是谁呢?就是摩诃目犍连尊者,他在地狱里做菩萨。为什么他要在地狱里做菩萨?因为他感觉到他母亲受这样的苦,就想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个道理——如果我母亲受这样的苦,天下人的母亲都会受这样的苦——所以他以“没有分别”这种平等的孝道,要度脱地狱的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地藏王菩萨的愿是这样,他的愿力要是讲起来,是讲不完的。
效法地藏王菩萨
见着任何同事亲戚朋友,都应该向他们介绍地藏王菩萨的慈悲愿力。
地藏王菩萨愿力不可思议,神通不可思议,慈悲也不可思议。所以你们见着任何你们的同事和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应该向他们介绍地藏王菩萨这种的慈悲愿力。你们自己也想一想:“啊!地藏王菩萨能发这一种的愿力,我又应该怎么样做呢?我是不是发一个小小的愿力?或者度一个众生成佛,我再成佛?或者度两个众生成佛了,我再成佛?”不发那么大的愿力,只发一个小小的愿力,这都算没有白听《地藏经》一场。
如果你听了就过去,那么菩萨是菩萨,我是我,我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你听了也等于没听一样。譬如男子要发愿:以前我有一个女朋友,这一回我要是成佛,我一定把她也度成佛。女子就要想:我以前有一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和我是最相亲相爱的,我现在修行,我要把他也度成佛了,我再成佛。要发这种的愿,不要“弥陀佛各顾各,摩诃萨不管他”。
或者你说:“那我年纪最轻,我也没有男朋友,也没有女朋友。”可是你有爸爸妈妈,你要发愿一定把他们度成佛。说:“爸爸妈妈死了呢?”那还有兄弟姊妹。“若没有兄弟姊妹?”还有一般的朋友,都可以度的,你要发愿以哪一个作目标。若再没有人,你可以说:“我有个师兄弟,我一定发愿把他度成佛了。”
你们现在皈依我,不怕你们笑我,所有我的皈依弟子,如果有一个没成佛,我也不成佛。我没有地藏王菩萨那么大的愿力,说是把所有的众生都度成佛了。我的条件是要他必须是皈依我的,还要真相信我的弟子——他要是不成佛,我就等着他。他堕地狱,我也堕地狱去找他去。你看!这也是不错,也很伟大的。所以这个师父,也是要多生多劫种了善根,才能遇着。
离了孝道则无教
要孝顺父母,因为父母是人的根本,要在一生中尽到做人的责任。
地藏王菩萨生生世世都很孝顺父母,所以这一部《地藏经》就是佛教的一部孝经。
孝是人的根本,人如果不孝顺父母,在一生中就未能尽到做人的责任。为什么?父母生我、养我,如果长大不知道报恩,这就是没尽到做人的义务。
孔子一直提倡孝道,因此有一部《孝经》。《孝经》上说: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这是孔子和曾子有关孝道的一段对话。
“仲尼居”,仲尼在杏坛里居住。“曾子侍”,曾子在那儿侍候着孔子,因为那时候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学生要侍候老师。我们不但要孝顺父母,也要孝顺师长,譬如孔子要喝茶时,曾子就去斟杯茶来。孔子想做什么,曾子就侍候他。孔子就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中国的古圣先王,有最大的德行到极点了,最重要的一个道理。至,是到极点了,已无异出家。“以顺天下,民用和睦”,老百姓用这个道理,就和睦不争了。“汝知之乎”,你知不知道啊?
“曾子避席”,曾子就站起来。避席,就是站起来。“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说:我曾参哪!很愚痴的,我怎么会知道呢?我不知道啊!不敏,就是不聪明。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孔子说,这个身体发肤——头发、皮肤,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你不要随随便便就把它损坏了,这样是孝的开始。可是啊!美国一般人误解孝道,说是中国那个孔老夫子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就出了一班嬉皮,头发也不剃,脸也不洗。洗脸他说是伤了皮肤。剃头剪发,他说伤了头发,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不敢毁伤,不是说你一剪去,这就毁伤了。不是说你洗洗脸,这就伤了皮肤了。这意思是叫你不要把它破坏了。剪发,这是一种时代的习尚,应该随着时代,把头发剪了。
现在有些嬉皮就想转移时代,他说孔子讲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说怎么样?他去吸鸦片烟,吸Marijuana(大麻),他说这些都不毁伤身体。但是这些东西把身体的细胞弄死了不知多少,把身体搞得不健康了,这根本就是毁坏身体!而他不说是毁坏,反而说是孝道。这样的人把父亲、母亲撇到九霄云外、十万八千里远,你问他:“你父亲是谁?你母亲姓什么?”他甚至都忘了,而他还说这是行中国的孝道,这完全是错误,这种思想完全要纠正。你头发不剪,却把身体搞得一天到晚胡作非为的,甚至于去打劫,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你说这会跑到什么地方去?将来要是被一枪打死了,这才真是不孝。如果犯法打劫,或者把警察枪杀,或者被警察枪杀,这是不是“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呢?所以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我希望在这个国家,人人都守法,循规蹈矩,把这种不好的习惯改正过来,不要生一种怨恨心。我们人要谨言慎行,在任何地方都要对人有益处,对于国家世界也要有益处,不要对世界有所害,这是我的希望。如果人人都不愿意做工,也不愿意从事生产,这样子国家一定会不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学佛法,人人都应该去做工,来帮助世界,帮助人类,以身作则,自己作个模范,来影响整个社会,令人心都变成好的,这是我们佛教徒的责任。
在美国,本来许多制度都非常好,尤其在教育方面。美国的教育这样普及,这么鼎盛,比其他国家的教育都办得好,所以能作世界的一种榜样。如果每一个人再知道孝顺父母,能以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你要找到君子的根本,根本若能立得住,道就生出来了。什么叫“根本”呢?孝顺父母,悌敬兄长。对兄长要和气、不打架,这叫悌。“孝悌”这两个字,是每一个人的根本。若人人能找到根本,人人都知道孝顺父母,那么美国这个国家就一定更好。因为孝顺父母的人,就不会去做种种非法的事。而你若能守法,就是国家一个良好的公民。整个国家的人,都变成良好的公民,这也可以说是做整个世界的好公民。因此可以说,你引导整个世界的人类都向好的路上走。所以,首先人人就都要知道孝顺父母。
如果人不孝顺父母,那父母生儿女有什么用?父母生了儿女,要养儿女,养到十八岁以后,儿女自己就飞了,不管父亲、母亲。等父亲、母亲老了,就送到养老院去,虽然说是国家养他们的,但是一点亲情都没有,在那儿孤伶伶的,很无依无靠的。要是子女能孝顺父母、照顾父母,这样是最好的,令老年人有所安慰。不然的话,把小孩子养大了,他就飞了,好像小鸟似的,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中国有一句话,说“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乌鸦长大的时候,小乌鸦就找食物给老乌鸦吃,养到老乌鸦又恢复了它飞的能力,这才算终了,所以中国称乌鸦为“孝鸟”。羊羔子在吃奶的时候,两条前腿要跪下。人如果不孝顺父母,那连乌鸦和羊羔子都不如,这并不是骂人,而是人人都应该知道的道理。
那么,释迦牟尼佛为母亲说《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个法,这个法是说孝道,人人都应该孝顺父母。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因为父母是人的根本,你孝顺父母,就等于给自己上肥料一样。自己行孝道,就是在自己的根上灌溉肥料。所以如果不孝顺父母,将来绝对没有什么前途的。要是能孝顺父母,把你的根本栽培好了,将来一定会有很光明的前途。所谓“本固枝荣,根深叶茂”,你这个根本栽培好了,培得深了,枝叶自然就会欣欣向荣,很茂盛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就是说这个法。
视频: 宣化上人 1993年访台开示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k4NzczOD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