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法師慈悲,諸位大德居士,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請坐。今天定弘因為在台灣學戒台灣簽證到期,要回香港來出境一下,就回到我們師父上人這裡拜望他老人家。老人家見到定弘也很歡喜,就詢問了定弘在台灣正覺精捨學戒兩個月,有什麼見聞、感受、心得,定弘就做了比較詳細的匯報。老人家聽了之後就很歡喜,讓定弘給大家專門講一個專題,他老人家給我提的這個題目是「戒律很重要」,一個問號、一個感歎號。因為這句話是他老人家的老師章嘉大師在他求學的三年當中反覆跟他強調的,當時他也可能是帶著問號,聽了之後一直也沒放在心上。一直到章嘉大師往生之後,他在大師的火化爐邊守了三天三夜,就一直在思惟,大師這一生教他教了些什麼?這句話就非常明顯的躍入他的腦海,結果他就忽然明白了,戒律確實是很重要,就從問號變成感歎號,他就悟出來。
  因為原來他跟我講,也是以為戒律只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佛當年在古印度時候的生活方式。好像搬到今天的中國現代的社會不一定能適用,總會帶著問號,定弘也是帶著這個問號。結果師父老人家悟出來了。他在給我們開示的時候講,戒律不光是生活的方式或者習慣,它是我們這一生能出三界的階梯,如果不持戒,那我們想出三界是不可能的。它跟世間的禮儀不一樣,世間的禮儀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維持良好關系的一套制度,我們遵守禮就有和諧。但是這個戒不光是使僧團和諧,更重要的是幫助我們得定,幫助我們開智慧。所以佛法三無漏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一切諸佛菩薩都不可越逾的修學次第。直到今天早晨,師父老人家坐下來跟我聊,把他講了很多遍的話又給我講了一遍,我今天聽了這個感悟就跟以往不一樣。以往聽了只是有這麼個印象,沒有深刻的感受,經過兩個月在戒律道場的學習,就比較能夠體會得師父為什麼那麼強調戒律很重要,為什麼戒就是出三界的階梯,為什麼因戒能得定、因定能開慧。所以我非常的感恩有這樣學戒的因緣,這個因緣也是佛菩薩的安排,不可思議。
  果清律師跟我們師父上人淨空老和尚在三十年前就已經相識,而且當時李炳南老居士開了佛學研究班,我們果清律師就是班上的一個同學。他當時還沒有出家,我們淨空老和尚當時就曾經教過他的課,所以果清律師也是當過我們師父上人的學生,之後也就幾十年都沒見過面,也沒有聯系。我們師父也只是知道,當年雪公老人這個佛學研究班裡面八個同學有一個出家,不知道是誰。一直到最近,就是年前的時候,今年農歷年之前,也不知道為什麼果清律師帶著四個出家弟子就忽然來香港拜訪我們師父上人。這是五比丘來訪,就在香港,當時定弘也幫助做接待,相見甚歡。果清律師見到我們師父上人非常的恭敬,頂禮,搭衣頂禮,並且稱老恩師,獻上禮物,然後在香港住了五天,聽經。
  結果就在這五天當中發生了一件我完全沒想到的事情,有一次師父就對果清律師講,就介紹我,說這是定弘,他出家有心要復興佛陀教育,我讓他來跟你學戒律。我當時聽了就很愕然,這完全沒有想到,這是始料不及,當時師父就讓我禮拜果清律師,當場就拜師了。然後下來就跟我做思想工作,他說你要知道,出家了不能不學戒,你不學戒你想要這一生能成就、自利,你想要利他、要弘法,都是難度很大的。因為佛法是靠戒定慧三學,而且你將來要是弘法,人家說你沒有學過戒律,你沒有住過僧團,人家會譏嫌你,你就很多障礙。就給我談了好幾次話,終於把我這思想勉強的疏通了。因為定弘本來是想出了家之後好好的一門深入《無量壽經》,其他什麼都不想學,就跟著我們淨公老和尚學《無量壽經》,將來希望就專門弘揚《無量壽經》。當然自己雖然是這麼想,畢竟是年輕,而且沒有經驗,在佛門裡面也不知道以後弘法道路會怎麼樣。想想既然我們師父上人這樣的來安排,一定是有他的良苦用心,於是我就答應了。我說那好,既然師父這樣安排,我就去,去學戒。
  師父讓我學三年,他說古時候規矩是出家之後五夏之內要專精戒律。所謂專精戒律,就是其他經教都得放下,專門是學戒律,把這二百五十條比丘戒開遮持犯都要學會、學好,這是扎根。然後你有這個戒的基礎,你再深入經教,你真正能夠得定,能夠開慧。所以他讓我至少學三年,最好是學五年。既然是這麼個安排,大概果清律師他來這的使命也就是為了把我度到台灣去學戒的。我就去了,過了年之後就向師父告辭,去了正覺精捨。之前我已經早聞正覺精捨的名氣,是一個很好的持戒道場,也心裡很想有機緣能夠去參學,沒想到真的就來了。
  來到寺院之後,就發現那個磁場很不一樣,真的是清淨。裡頭住了大概六十位比丘僧,純男眾的道場。這一進去發現每個人都很有道心,都不講話,很安靜。它那裡也不做經忏佛事,也不接觸外面的信眾,很少有什麼觀光游客,什麼都沒有,就是很安靜。每個人都是做自己的功課,除了共修的課程,大家都自己用功,而且進去還竟然也發現有幾位比丘身上搭的衣真的是百納衣。一位戒位法師已經在那個精捨住了有二、三十年了,從來沒出過寺院門,也從來沒有穿過一件新的衣服,那個都是從他的師父那裡撿回來的舊衣服,已經縫縫補補很多次了,在上面又縫、又縫。就是原來的布都已經沒有了,全是縫上去的那個布,他的中褂、他的袈裟真的是百納衣。那邊很多比丘都是穿自己縫補的衣服,很少人穿嶄新的衣服。
  我一去到那就感覺自己很慚愧,不用講話,一看到人家的道風,自己就自歎不如,人家真能修少欲知足。每天他們都是過午不食,大概有十幾個人還吃早餐,其他的大部分人只日中一食。然後他們很多人也持不捉金錢戒,就不碰金錢,持戒非常精嚴。進去之後真的感覺到自己像一個俗人一樣,進到一個清淨的僧團裡頭,而且又不懂得戒。因為真的,雖然去受了三壇大戒,回來之後就把戒本束之高閣,從來沒有去認真研讀,佛制定說半月半月誦戒,從來也沒有去誦。然後這一進去之後,簡直舉手投足都被人呵責,因為人家看我們很不順眼,舉手投足都犯戒。譬如說吃飯,吃飯按照比丘的規矩要受食,我們從來都沒有想到受食這樁事情。就要淨人,就是在家居士或者是沙彌,沒有受比丘大戒的人授給你,你接受了才能吃。這比丘戒裡面,如果不受食的話那屬於犯波逸提罪,那是很大的罪。還有非時食就更不用說了,過了中午,日過午那就連帶顏色的水都不可以亂喝。如果要喝,譬如說有些人他身體不行要喝蜜糖,這樣叫非時漿,就要有人加法,要有淨人來授給你,這些我都不懂。
  我帶了不少的這些藥品、茶葉什麼的,那邊的法師們一看說,你這個有沒有加過法?我說什麼叫加法?沒加法都犯戒了,必須得捨掉。我說我好不容易帶到台灣來,還得捨掉?對,你不捨掉那就屬於犯捨墮罪。我怎麼捨,我能不能再用?這是我媽給我的。他就告訴我,必須要把這些藥品捨掉,捨了之後再由淨人授給你,做為盡形壽藥,就是你終身可以留在身邊用。但是這個藥必須是苦的、澀的、辣的,不堪為食,你才能夠用。我都不知道。還有我帶來我媽媽特別給我准備的葡萄糖,葡萄糖不行,甜的,甜的東西算是食品,不能算是藥,必須捨掉,沒辦法只好捨掉。捨掉還不行,還得忏罪,因為什麼?你接受了這些食物,你不是說捨了就行了,你的罪還在,必須得忏掉。
  包括你的衣服,他說你的衣服,人家給你的衣服十日之內你有沒有加法?我說這哪知道?這都好幾年了。不行,受了比丘大戒之後,你所有的衣服如果沒有作法的話,那都屬於犯捨墮罪。結果我就得把所有的衣服,包括內衫內褲全部脫下來,問人借了一件衣服穿在身上,把自己所有衣服拿到界外去,還不能在界內。為什麼?因為要忏這個罪必須得集僧,把所有的出家人全部集合在一起,得打板,說你這個犯了捨墮罪,在眾僧面前忏悔。界內的人太多了,集眾也不方便,就干脆到界外去。界外就是打板反正能聽到的,不聽到的人他也就不算了,就到界外去忏這個捨墮罪等等。包括衣服沒有染色,我是白的內衣,內衣得染色,沒有染色的話也是屬於犯波逸提罪。結果就我自己去染,拿著個染料,把水煮開了,把那白衣服放下去染,叫壞色衣,染成咖啡色。像我現在穿的這個內衣都是自己染的色,這個內衣原來是白的。
  就是這種情況,在頭一個月自己就感覺得懵了,真的舉手投足無不是罪、無不是業。所以當時感覺到挺苦惱,覺得這些戒怎麼這麼麻煩!結果那邊的法師說,他說就是要這麼麻煩,你出家如果什麼都那麼自由、那麼放逸的話,那你怎麼修行?佛就是這樣慈悲,讓你這樣通過麻煩你就能夠,第一,生起少欲知足的心。你說吃的東西,吃的不能亂吃,亂吃會犯戒,人家沒授食不能吃,過了十二點,中午過了午時不能吃,你這些包括藥品沒加法都不能吃,你就少欲了,那就少吃算了。包括衣服,衣服都必須得做這個法,不做這個法你也算犯戒,所以自然就把你那個貪欲之心放下了,因為一貪就麻煩。所以現在我真的不希望人家再給我衣服,再給我衣服的話萬一我忘了加法,過了十日我又得把我全部的衣服拿到界外去,把內衣內褲都得脫掉,去那邊忏,所以自然就不再想要新衣服了。你看這少欲知足,它就等於逼著你放下你的欲望。所以對衣食你能夠放下,那你就可以說人的欲望就去了一半。
  所以這頭一個月在那邊真的就是在很苦惱、很掙扎的過程中這麼熬過來,因為什麼都不懂,走到哪都怕犯戒。進到廁所,有時候忘了脫長衫,犯戒,忘了換鞋也犯戒。所以這些習慣原來都沒養成,經過一、二個月之後,慢慢的就養成一點習慣了。然後忽然發現這些細微的東西,細節方面能夠這樣注重,其實人的心就開始細膩起來。我原來的心是很粗的,真的是浮躁,大概我們這一代人都有這個通病。從小到大都是在功利思想的薰陶下成長,小的時候讀書要爭上游,學業、事業也要跟人家競爭,要賽過別人,通過這種爭的心理、功利的心理的薰陶,人就變得浮躁,心浮氣躁是沒辦法學道。所以弘一大師有兩句話說,「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骈集」,骈就是合在一起,就是一起湧現的意思。原來我們都是心浮氣躁,所以你看那些小小戒,它就是對治你的心浮氣躁,因為一心浮氣躁你就會忘掉持這個戒。通過這種注重這些細微的戒行,你就能夠慢慢把你的心調伏下來,你的意念就會很謹慎,就不敢放逸,所以這都是世尊對我們很慈悲的一種愛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萬 惡 淫 為 首 的頭像
    萬 惡 淫 為 首

    吃 素 救 地 球 , 萬 惡 淫 為 首 , 百 善 孝 為 先

    萬 惡 淫 為 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