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 推荐序
(现任暨南国际大学教授.曾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
[font=�s�ө���]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文稿时,心中有一份震憾,特别是其中那篇〈让错误不再发生〉更是让我感触良多,作者王士明提到他一辈子都带着一份扔都扔不掉的愧疚!为什么?他这么写着:
“我没想到我还是个学生,二十岁不到,但我已经荒唐地将一条生命带来人世,又无知地剥夺他生存的权利!”
这让我猛然想起,当今学府又有多少当年的王士明?我自一九七五年任教以来,至今已三十三年,三十多年来目睹我们的校园风气,由简朴到开放,乃至先进。以前,在大学校园男女交往,基本上是含蓄中带着礼法,彼此互相尊重婚前的情操,双方于自我约束中自有一份含蓄的美,不会为来日罩上一层阴影。
就拿婚前性行为来讲,在过去,不论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都是不应该的。可是现在呢,台湾青年学子在暑假偷尝禁果,开学时收拾残局的现象,屡见不鲜。妇产科医生更表示:近年来堕胎不再限于“九月”,现在几乎天天是堕胎日!更令人心寒的是:年轻学子将堕胎当做避孕,态度也是无所谓的;而且堕胎的年龄层越来越下降!
我们也可以发现,虽然台湾人口出生率渐渐下滑,但堕胎风潮却与日俱增,与两性开放的法国相比,台湾的堕胎率竟是法国的六倍!尤其是在工业化与都市化后,社会结构与人际相处,较以往复杂许多!社会价值观的变动、混乱,倡导人向“钱”及名牌、功利主义看齐;而资讯传播的快速,却也不断地诉说放纵情欲的快感。致使原本单纯、血气方刚的青年学子,因没有正确道德观的约束,陷入以肉体换取金钱,或是婚前性行为乃至受孕的窘境。
看到这些,我们不能不忧心──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该怎么救救这些年轻的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告诉他(她)们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基本道德观念。明确了当地让同学们知道是非,而不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我们不希望当年的王士明越来越多,我们也不要年轻的学子们一辈子都带着一份扔不掉的愧疚!
没有正确的观念,就如同走在漫长的黑夜中,走错了也不知道。一般人对于“堕胎”也是一样,以为还没出生的胎儿,不算个生命,所以可以随便拿掉。其实有孕,就有生命的存在,不然胎儿怎么会日渐长大呢?就像我们这些已出生的人一样,因为我们有生命,所以会动、会活、会成长。因此,胎儿的生命,是和我们一样的。
我本身是个天主教徒,天主教一向尊重生命。今《无辜的小鬼》一书,虽是由佛教的观点切入,但慈悲爱护苍生的精神令人感动。书中宣化上人等对堕胎问题的诠释与解答,让我大开眼界;其中个案亲身的实例,更是让我深深警惕在心。此书的问世,相信会导正很多人对堕胎的观念,进而为社会带来莫大的帮助,也可因此救回很多生命!我更衷心期盼“堕胎”能至此成为历史名词,让更多生命因而存活。
- Jun 10 Tue 2014 18:40
【无辜的小鬼】有感而发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