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自今,不管科技如何先進的發展,生活比古代方便多少,人類社會依然庸碌。
憂鬱、壓力...讓人喘不過氣,坊間也出現過一些忘憂法
比如藉酒澆愁,甚至日本在二戰後曾流行動手術破壞腦前額葉,
讓人變的失去喜怒哀樂.....,或者是自殺。
但是,讓自己昏迷、失去人性,或乾脆長眠,真的是忘憂嗎?
憂鬱、壓力...讓人喘不過氣,坊間也出現過一些忘憂法
比如藉酒澆愁,甚至日本在二戰後曾流行動手術破壞腦前額葉,
讓人變的失去喜怒哀樂.....,或者是自殺。
但是,讓自己昏迷、失去人性,或乾脆長眠,真的是忘憂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文:
我們常說:『人生最快樂莫過於幼兒時期了!一上小學,功課和考試就接踵而來。』
但是一個六歲以前的孩子,對於快樂又有多少深入的感受呢?
人在福中不知福,一個從不知憂愁為何物的人,是很難真正了解快樂的價值的。
忘憂!忘憂!唯有憂愁的人,才知道什麼叫忘憂啊!
引用自-----劉墉《螢窗小語選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者拿其他例子:
有時父母因為關心而對我們碎碎念,雖然知道父母是因為愛我們
但難免會感到厭煩,當同學間閒聊:
我爸又不准我上網了、我媽一直叫我打掃房間.....
也許一般同學聽了會有同感,而跟著補上一句『對啊,煩死了。』
但是若同學中有一個孤兒,當他聽到同學說『我爸好煩、我媽好囉唆』...時
我想他是無法理解的,那種被煩、被囉嗦的滋味。
沒被拘束過,被囉唆,被煩過,也不會懂得自由的滋味。
然而自由慣的人,卻會開始想念囉唆,想念關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