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處處滲透著中醫的學問,一些簡易的“養生操”完全可以信手拈來,隻需要花費三五分鍾就對身體大有裨益。讓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都做快樂的養生操。 鼻唇溝:即鼻翼兩側的凹陷處,這裏有一個穴位叫迎香穴,按摩此穴可以通鼻竅,防治鼻炎,還能夠防止鼻唇溝變深,有美容作用。 人中溝:就是上唇上麵正中的這條溝,該處有一個急救的穴位人中,也稱水溝,中醫學有一句常用口訣“急救刺水溝”,洗臉時可以順便按摩此穴,稍稍用力,按至微痛,可以醒神清腦,一天充滿活力。 眉間三穴:兩眉梢的內側凹陷各有一個穴位——攢竹,兩眉間正中有一個穴位——印堂,按摩這三個穴位可以鎮靜安神,止嘔降逆,受失眠困憂者或經常返酸嘔逆者可以重點按揉。 耳前三穴:下頜骨後耳屏前也有一條小指大小的溝,從上向下分布著三個穴位,耳門,聽宮,聽會。三個穴位的功效差不多,洗臉的時候可以用食指上下搓揉這條溝就行了,皮膚搓熱為度,有很好的耳部保健作用,能防治耳鳴等症。 太陽穴:太陽穴大家都比較熟悉,在外眼角與眉稍外側的凹陷中,晨起按摩此穴,可以配合揉攢竹穴,刮揉眼眶,就相當於做眼保健操了。不僅青少年需要做眼保健操,成年人更需要,不僅可以明目醒神,還可以祛除眼袋防衰老,很神奇吧? 比起洗臉養生,梳頭養生更是由來已久,晨起對鏡梳妝,不但是一天好心情的開始,更有養生之妙。建議用木梳梳頭,用手指也行,稍稍用力,從前發際一直梳到後發際,也可以向下梳到項部,梳20-30遍,可以活血通絡,醒神健腦,同時有很好的全身保健作用。 注:放一張臉部穴位的插圖,最好選用女性的臉孔。 “天上星,亮晶晶,看星先看北鬥星”,小時候大家都數過星星,晴朗的夜晚,葡萄架下,數星星,聽故事,回憶起來真像是童話。時間流逝,城市裏忙碌的生活,大多數成年人不會想著再去數星星了。或許你不知道,數星星是最好的防治頸椎病的方法。 長期在電腦前端坐最易令頸部的韌帶肌肉緊張勞損,最簡單的放鬆頸部肌肉韌帶的方法就是抬頭望天,盡可能地頭後仰,用下頦指天,動作做到位後堅持4秒鍾,再放鬆,如此反複,每次做10遍,一天做2至3次,不拘時間地點,上班坐久了就做幾遍,可以有效的防治頸椎病。 另外,還有一個防治頸椎病的小竅門,就是用低一點的枕頭,原則上枕高不宜高於5厘米,大約有兩個手掌重疊平放的高度就行了,墊在頸後,仰臥入睡,這樣可以令頸部很好地放鬆,如果是側臥,可以適當用高一點的枕頭。一般來言,市麵上的枕頭都偏高了,所以最合適的自己的枕頭,還是要DIY的。 拍手也養生 大魚際:大魚際就是大拇指下麵隆起的肌肉,樣子像魚腹,所以叫大魚際。觀察這個區域可以診斷是否有胃病,經常按揉也可以健脾胃,助消化。 十指尖:經常揉十指尖可以促進腦部健康。可以經常十指相對,輕輕碰撞,上班的時候也可以做,一邊上班,一邊養生,而且可以令人神誌清明,有利於工作效率。 尺部掌側:尺部就是小指的這一側,這一區域就是手掌尺側的邊緣。按摩這一區域的保健作用主要針對脊柱,所以有脊柱問題的朋友可以經常嚐試,掌緣相對上下搓就可以,對脊柱的健康很有幫助。 掌心:掌心中有一個穴位——勞宮,是手厥陰心包經的穴位,按摩這個穴位可以緩解胸悶、盜汗等症狀。 當然,如果記不得這許多部位,就單純地對手心、手背、手指等作切削拍打,也一樣可以得養生之效。此外,拍手還能促進手部的皮膚代謝,可以美手。 小區的花園裏,上下班的路上,如果能有一段鋪著石子的路,恭喜你,你有了天然進行足底保健養生的條件。穿一雙平底鞋,走在石子路上,讓石子自然地硌硌足底,不要怕痛,有益健康。 另外,辦公室裏工作之餘,可以轉轉足踝,具體方法是:翹腳趾,順時針轉圈,轉5遍-10遍,再逆時針轉圈5遍-10遍,轉動足踝不僅可以令足部關節靈活,緩解足部疲勞,還能夠拉伸下肢肌肉,放整個腿部放鬆。另外,踝部的穴位很多,轉足踝就相當於對穴位的自我按摩,對內髒功能也有好處。 轉自學佛網 | |
- Nov 05 Sat 2011 19:27
養生之道,信手拈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